我国又造超强芯片(国产自主率100%竟然全归功于美国)
对你眷恋
近日,移动公司正式发布了两颗纯国产自研的芯片,CM8610 LTE-Cat.1 芯片和CM6620 NB-IoT 芯片,这两颗芯片是与我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南京创芯慧联等单位共同合作研发,并且能够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智能安防等领域对操作系统的要求,最关键的是还能量产。
资料显示,光2022年我国的科研经费就高达三万亿,而芯片的应用主要还是在民用领域,我们为什么要不惜代价地造国产芯片?
其实早在几年前,根本就没有公司愿意去做自研的国产芯片,在国产芯片领域,我们长期以来却没有形成真正的需求。美国芯片价格便宜、数量足够,这让国内企业根本就不愿意耗时耗力去做一个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东西。缺乏需求就导致资金和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整个产业链无法形成,这使得我们的技术发展停滞不前,与国外的差距日益扩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依赖外资和出口导向型产业,而非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同时,国际市场上存在大量低价的进口芯片,这也降低了国内市场对国产芯片的需求。
相比起其他国家,我国在芯片领域所投入的资源相对有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侯,我国政府更倾向于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非高技术产业。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我国在过去缺少核心技术和专利的支撑。芯片技术的研发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而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曾存在诸多问题,这也阻碍了国内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芯片研发。全球芯片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垄断格局。一些国际巨头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对新进入者形成了壁垒。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需要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在国产芯片领域的发展严重的滞后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美国对全球芯片供应链进行科技封锁,首当其冲的就是华为,因为无法购买来自美国的芯片和其他关键零部件,严重影响了华为的业务。由于华为的影响力,许多国内的其他公司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它们也是华为供应链中的一部分。
由于过于依赖于美国的技术和零部件,在封锁之后,这些企业面临着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因为现代汽车中使用了大量的芯片,芯片短缺导致了汽车生产的减产和延迟交付,进而影响了汽车市场。
就是看到如此严重的情况,国家开始每年以万亿的资金投入进行科研工作。近年来,国产芯片在市场中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成功,成为了国内科技产业的亮点。曾经困扰国产替代的种种问题,如技术成熟度、上下游生态、市场信任等逐渐被攻克,国产替代的时代正在到来。
国外芯片之所以具备竞争优势,除了技术本身的成熟度,更源于其形成的上下游稳定生态。例如编译器、开发工具、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的适配等等,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国内已在不断追赶,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市场开拓才是国产替代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国外芯片已经建立品牌优势且占据用户的情况下,如何赢得客户信任、降低客户决策成本成为了替代者最为艰巨的任务。曾经,很多客户对国产替代存在着信任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型项目和高决策成本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成熟的国外产品,即便价格更高,即便出现问题也不会承担责任。
与此相对,国内厂商要想打开市场,就不得不走遍每家客户,进行演示、试点,并说服决策层。这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泪水的道路。信任度越低,企业销售量就越少,品牌知名度也就越低。反过来,销售量越少,知名度越小,获得信任就越困难。这不仅在芯片领域如此,在高端制造业的多个领域中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有趣的是,美国封锁政策却意外地解开了这个困扰了许多公司的死结,国产替代的呼声得到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是企业主动去拉拢客户,现在客户却自动找上门来,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采用国产替代品。相较于可能面临断供风险的不确定性,技术成熟度和国产软件的完整性等问题不再是问题,可以通过加班加点来解决。
随着移动公司量产芯片的公布,已经宣告我们不在是那个用料堆叠的时代。国产芯片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拥有各种中文文档、教学视频等资源,使用起来方便实用。决策成本总是最初最高的,一旦使用国产芯片,很难再改变。
同时,对于芯片公司来说,利润空间增大,工程师和开发者纷纷加入。各个规模的芯片公司开始挖掘人才,芯片工程师的薪资也逼近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水平。随着人才和技术的积聚与传播,芯片产业本身不断成熟,各种周边生态也慢慢变化。
这真是“成也封锁、败也封锁”,国产芯片的成功已经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国产芯片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随着各方的努力,相信国产芯片将在不久的将来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