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389天科考船漂流数千公里带回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啸垄君
北极,那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在我们想象中是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是极地动物的家园,也是气候变化的前沿。 它引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渴望。当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着北极的景象,或许会浮现出无垠的冰原、雄伟的冰山和可爱的北极熊。然而, 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区,位于北极圈内,距离地球的北极点仅有数千公里。这个地区包括北极洋、北极海冰、北极陆地以及周围的岛屿。它是地球上最寒冷和最恶劣的环境之一,温度极低,极夜和极昼的交替,极高的风速和极度干燥。然而,这个苛刻的环境中却隐藏着无数令人惊叹的奇迹。 北极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宝库,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北极海冰下的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鲸鱼、海豹、海象和多种鱼类。北极海域也是众多候鸟的繁殖地和迁徙路线,数以百万计的候鸟在北极季节性地栖息和觅食。而在北极陆地上,生活着适应极端环境的植物和昆虫,它们在短暂的夏季中迅速繁衍生息,为整个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然而,一个刚经历389天的科考船却带来噩耗:北极正默默“死去”。 北极星号10月份从挪威出发,期间有中国、俄罗斯等国破冰船为其提供补给,总共有600名来自17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众所周知10月份开始北半球会逐渐进入冬季,北极也不例外,这时北极星号出发就是故意让船身冻结在海冰之中,化为浮冰的一部分。船上的科研人员则借此利用接下来长达13个月的漂流经过北极,进行一系列的科考活动。 这次科考活动行驶了数千公里,然而科学家们的所见所闻,却令他们十分哀愁。 科考人员的哀愁源于他们亲眼目睹北极海冰的消亡。科考队员在这漂流的389天里目睹了北极的冰情愈发脆弱,海域中只有散碎的浮冰,而不再有连续的冰封。他们还见到北极熊的状况,它们瘦弱不堪缺乏食物。这些观察让科考队员心痛不已。他们希望在漂流过程中能够遇到各种阻碍,希望事情没有那么顺利。然而温度不够低使得海面上的冰难以彻底冻结,浮冰始终顺利漂流。 “北极星号”号的发现只是北极异常现象的一小部分。 即使在夏季,这里的温度也不会很高。然而,科学家们近年来测得北极圈内一些地点的夏季温度接近温带,甚至高达38摄氏度,创下北极地区夏季温度的新高记录。过高的温度导致永久冻土层融化,露出远古动物的尸体。这些尸体保存完好栩栩如生,对古生物研究非常有帮助,但也存在风险。 但谁知道冻土中还有哪些远古病毒? 此外,北极异常现象还引发了寒带地区的森林大火,大火释放的二氧化碳扩散到北极上空,又会再次加剧温室效应。所有这些迹象都在向人类发出一个警告:地球的北极正在默默地"死亡"。 北极冰盖和海冰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反射太阳光,减少地球表面的吸收热量,起到降温的效果。北极的冷空气也会影响全球气候系统,参与形成气候模式和风流。 北极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国际上都认为北极是属于全人类的宝库,然而这个宝库正在死亡,随之而来的对全球的重大影响。 海冰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低洼的沿海地区和岛屿。 如马尔代夫、图瓦卢这样的国家甚至有灭亡的风险。 比如北极熊,他们原本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然而海冰的融化使得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今的夏天,北极地区的海冰甚至会完全融化,北极熊无法捕到食物,只能饿着肚子依靠储存的脂肪度日。 面对北极海冰的消亡,科考人员的哀愁不仅是对北极生态系统的担忧,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反思。他们的任务完成了一段重要的科学探索,但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北极这片脆弱而珍贵的土地。 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燃烧化石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为此我们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各种新能源因此闪亮登场。 在各种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最好的一种。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太阳每天都会持续地辐射能量,因此太阳能资源是无限的。太阳能发电也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不会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是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几乎覆盖了全球各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地区,只要有阳光照射,就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这使得太阳能成为一种灵活的能源选择,能够满足各种地理条件下的能源需求。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下降,太阳能发电的经济可行性逐渐提高。太阳能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逐渐降低,而且太阳能的燃料(太阳光)是免费的。这使得太阳能在长期运营中具有竞争力,甚至可以在某些地区成为最具经济效益的能源选择。 我国的光伏产业如今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年发电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千瓦时,每年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上亿吨。 除了太阳能外,我们也在探究“人造太阳”的可能性。太阳是通过核聚变反应在其核心产生巨大能量的恒星,而人类实际上已经初步掌握了核聚变的应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氢弹。与现在核电站所用的核裂变技术不同,核聚变不会产生大量核废料,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8月25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掌握可控核聚变已经越来越可能。 北极地区的现状触目惊心,它时刻提醒我们全球变暖将会带来恶果。为此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因为保护北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北极是远比我们所知的更加复杂和多样的。
北极星号科考船
德国北极星号(Polarstern)科考船回到了它的母港——不莱梅港,
这次耗时一年多的任务非常顺利,一路上甚至没有什么阻碍。然而刚刚下船的科研人员却没有一丝欣喜。科学家们的哀愁
西伯利亚地区位于寒带,其一部分延伸至北极圈内。
因为远古动物的尸体中还带有远古细菌和病毒。科学家们已经在尸体中发现保持活性的远古病毒,虽然目前发现的远古病毒无法传播给人类。
人类共同的北极
北极是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北极的海冰提供了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的基础,包括北极熊、海豹、海鸟和鱼类等。这些生物与北极环境密切相连,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据推测,大约50年后海平面就会因为全球变暖上升37.6厘米,这意味着某些岛国和沿海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
海冰的减少还会改变海洋环流系统,影响全球气候格局和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
以我国为例,华北地区相较于50年前少了三分之一的降水,以及二分之一的水资源。这使得每年因干旱受灾的地区越来越多。此外,海冰也是许多极地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它们的生存和繁衍都与海冰的存在密切相关。
人类在行动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