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足37度人类体温正在变低(男性比女性体温下降得更强)
觅雁子
疫情让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体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体温是人体内部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它反映了人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在疫情期间,测量体温成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一种常见措施。然而,体温不仅仅是在疫情期间重要,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身体活动水平、代谢率以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等。正常的体温范围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有所差异,但一般认为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是正常的。当体温超过或低于这个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身体内部发生了一些异常情况,例如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
100多年来,人们一直把37摄氏度当成是标准体温,然而事实上人体的体温在近年来已经下降不少,早已不是37度的标准了。
人类体温快速变凉
近期,《eLIFE》期刊上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其中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趋势: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人类的体温正在逐渐下降,并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美国的研究人员自2000年开始对体温数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每10年人类的体温下降约0.03℃。与19世纪相比,男性的体温已经下降了0.58℃,女性的体温也下降了0.32℃,男性比女性体温下降得更厉害!
长期以来,37℃一直被认为是正常体温的标准。然而,该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体温正经历着显著的变化。这一发现引发了许多问题:为什么人类的体温在下降?这种变化是否与环境、生活方式或其他因素有关?这个趋势是否会继续下去?
为什么人类的体温在下降?
19世纪,德国医生卡尔·雷茨进行了一项重要的研究,他对超过25000人进行了体温测量。在收集了数百万人次数据后,他得出了一个平均值为37℃的结论,并将其视为正常体温的基准。这项研究对于确定体温标准产生了重要影响,并被医学界广泛接受和采用。
研究人员指出,与19世纪相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环境、饮食习惯、体力活动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可能就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原因。
如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化和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条件。现代人普遍暴露于室内空调、加热和冷却系统,这使得人们能够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内保持舒适。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由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活动产生的热量和热量的散失之间的平衡所决定的。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会通过新陈代谢升高和收缩血管等方式来保持体温。相反,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会通过出汗、扩张血管和蒸发等方式来散热并保持体温平衡。现代的室内空调和加热系统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生活和工作。例如,在夏季高温时,空调系统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提供一个较低的环境温度,以帮助人们保持舒适。类似地,加热系统在寒冷的冬季提供了一个较高的环境温度,这使得我们的新陈代谢长时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饮食结构的影响
除了空调外,饮食结构的变化也在影响体温调节和新陈代谢。现代人的饮食也更多地依赖加工食品、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同时膳食纤维摄入量相对较低。过量的糖和脂肪摄入会导致体重增加、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进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这对身体能量消耗和热量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影响体温调节。
食物的摄入还会引起身体的热效应,即消化和代谢食物所产生的热量。不同类型的食物具有不同的热效应。高蛋白食物的热效应较高,而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热效应较低。由于现代饮食倾向于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热效应相对较低,对体温调节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现代饮食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对肠道健康和正常消化功能至关重要。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正常微生物群落的维持。如果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就会导致消化问题和肠道微生物的不平衡,进而影响身体对食物的吸收和新陈代谢,对体温调节产生影响。此外,相比19世纪以前,现代人更多地从事久坐的工作,体力活动水平普遍下降
。再加上医疗进步和快节奏社会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得体温不断下降。
体温下降有何影响?
一般来说,低体温并不是一件好事。当身体核心低于35度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在低体温症初期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持续不断的颤抖。身体试图通过肌肉的快速收缩和放松来产生热量,以提高体温。
此后低体温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协调能力下降。特别是手部的敏捷度明显降低,人们将无法完成精细的动作,如扣扣子或系鞋带。步伐也会变得不稳定。人会感到困倦和混乱。思维变得迟缓,言语变得含糊不清,难以表达清晰的思想。
随着体温继续下降,颤抖的程度会显著增加,甚至可能变得剧烈。这是身体试图通过肌肉运动来产生更多热量以对抗寒冷的一种反应。人们可能出现行为失常,例如脱掉外衣,因为他们已经意识不到外界实际上很冷。低体温症会对大脑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下降。 当体温进一步降低时,颤抖可能会突然停止,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迹象。这表明身体已经无法通过颤抖来产生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由于体温下降,血液循环变差,导致皮肤颜色变得苍白,甚至呈现出青紫色。这时低体温症会导致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肌肉变得僵硬,瞳孔逐渐放大。 当体温降到32℃左右时,身体会进入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此时,身体会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并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以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当体温降到30℃左右时,身体进入一种被称为"冰人"状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看起来像是死亡,但仍然有生命存在。此时若得不到有效救治,就会逐渐死亡。 目前来看,人类体温变低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未来很可能降低到35℃左右的水准,这是否意味着人类正走向灭亡呢? 实际上并不会。我们前文提到过,体温的变化实际上是根据环境而逐渐调节的。人体体温相较于百年前有所降低,这实际上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进化,进化的目的是更好地生存而非走向灭亡。 当然我们也要关注体温下降可能带来的影响。体温下降意味着免疫力的降低,这很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现代年轻人缺乏运动,其本身免疫力就低,如果低体温使得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其健康就会遇到问题。 人类体温的下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现代生活方式、环境变化以及其他因素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体温变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种快速的体温下降趋势却引起了医学界和科学界的关注。 体温下降会不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体温下降是否意味着人类在走向灭亡?可以肯定的是,体温的下降与免疫力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免疫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虽然体温下降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某种影响,但它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人类体温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人类将走向灭亡。它是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维持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结语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