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牧没有死 他是否会打败王翦?
醉红尘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员大将,王翦则是身在秦国,而且两人还都是“战国四名将”其中之一。只不过,李牧最终是死在了王翦的计谋中,却也可以说,是死在了赵国国君的手里。就像后人所说,灭六国者六国也,如果不是六国自己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秦国如何能够把六个国家一个一个击溃?那么,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李牧并没有死,他与王翦谁输谁赢?李牧又是不是能够阻挡住秦国统一天下的脚步呢?
先看李牧的战场表现。
李牧最先小试牛刀是在赵国北部与匈奴作战时,把李牧打的哭爹叫娘的。更重要的是他打造了一支数成的骑兵队伍,这是战国时期是绝无仅有的,包括秦国也没有;至于大秦帝国中吹嘘的秦国骑兵实际上都是在吹牛。一则汉之前,中国大地上的马质量太差,不能担当战马,二来没有马镫,根本不可能有十万以上的骑兵存在。而李牧的骑兵却是货真价实的。
公元前235年,李牧击败秦国大将恒奇,歼秦军十万,为秦国在战国时代遭受的最惨重损失。传回国内,秦国震动。
公元前232年,李牧再次以各个击破战术,击败秦将李信和蒙骜的两路秦军入侵,为赵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对秦作战的胜利。多年间,王翦之外(白起已死)的秦国名将,他几乎独自打了个遍,终未逢敌手,秦王嬴政的统一大业面前,李牧,仿佛就是一条越不过的长城。
公元前229年,赵国发生百年一遇的大地震,秦军再次攻赵,这次下了狠心,调王翦。两位不世出的名将,终于有了交手的机会。
秦国发动几十万大军分两路向赵国杀来,而赵国还没有从长平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难以组建庞大的军团来应战,加上刚经受灾情,人心离散。
然而名将就是名将,李牧制定了北守南攻的策略,对北部王翦以固守为主,集中仅有的精锐骑兵,猛烈打击杨端的军队。就这样也打成了平手,成功地守住了赵国的边境。最后却因秦国的离间计,李牧被赵王下令杀害。从此,李牧死,赵国亡。
回到题目,如果赵国君主如果没有听信谗言害死李牧,赵国会灭亡吗?我的答案是不会,为什么呢?因为长平之战后,赵国受到重大损失,国内青壮年男子基本死光了。之后赵国一直处在恢复之中,并且恢复的态势相当不错。虽然赵国男子经过三十年的成长,已可以组建一支军队。但在长平之战中最大的损失不是士兵,而是军官。招募一支军队容易,培养起一批军官就很难了。
没有一批合格的军官指挥作战,再多的军队也是乌合之众,也形不成战斗力。赵国还需要时间,在战争中培养起一批军官。这个时间越久越好。然而秦国却不给赵国机会,趁赵国受灾之机来进攻赵国。李牧只能利用赵国边境的地利和骑兵的优势和秦国展开周旋,借机消灭秦军。秦军远道而来,而且兵马太多,各种物资消耗很大。只要双方对峙下去,总有一天秦军会因粮草供应问题而退却。
这对赵国是一大利好,因为这场大战又可以为赵国培养一批军官,往后的战争会更好打。
只要李牧不死,赵国进攻秦国不可能,但防守秦国进攻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李牧能连续两次击败,甚至重创秦军。并在最后一战和名将王翦的大军打成平手,充分证明李牧的指挥能力远在王翦之上,在当时战国七强中无人能比无人能敌。
亡六国,非秦也,六国也。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亡赵国,非秦也,赵国国君也。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任何一个组织,成长的天花板,就是老板的能力和见识,它决定了一个组织的走向和高度。赵王如此浅薄,恐怕有一百个李牧经不起杀戮,救不了赵国。堡垒从来都是首先从内部被攻破的,这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