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津战役结果如何?天津战役规模为什么那么大?
雨落心尘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天津战役,说到天津战役其实很多人都还是知道的,天津战役是当时历史上规模非常大的一场战役,也是近代史上一次很重要的战役,是当时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一次围剿,其实,小编觉得,近代的战争都是围绕你争我斗的局面,解放军为了解放全中国,长达数十年都在不停的打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古代天津战役结果如何?天津战役规模为什么那么大?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军队即于九月三十日在塘沽登陆,进驻天津、北平、唐山、秦皇岛等地区,接着空运国军第九十四军到天津和唐山一带。一九四六年九月,又海运第六十二军到秦皇岛登陆,接替第九十四军在天津和唐山的驻区。一九四七年春美军撤走后,又于八月调第九十二军接替第六十二军在天津的驻区。以上国军的活动,都是在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指挥下进行的。到一九四七年年底,华北“剿总”成立以后,即由“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指挥。
一九四八年十月,辽沈战役开始以后,傅作义将驻在天津的第九十二军一部调到葫芦岛,另一部调到唐山,增援锦西国军,其驻地又由第九十四军接替。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解放军向平绥线的张家口和新保安进攻,傅作义又将驻天津的九十四军两个师西调平绥线,将第八十六军由秦皇岛调驻天津。当张家口和新保安相继解放,傅作义的嫡系部队被歼后,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迫近平津,傅作义又于十二月十日急将第六十二军的两个师从北平、丰台凋到天津。
从此,天津战役前夕守卫天津的国军计有:第八十六军三个师,第六十二军两个师,第九十四军一个师,河北省两个保安师,天津市警备旅一个旅;临时增编的有第六十二军第三一七师和第九十四军第三0五师(人员武器不全),加上宪兵第四团、汽车兵团、警察等,共约十三万余人。1948年夏,经过易县、涞水战役的失败后,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的傅作义鉴于解放军的野战威力,采取了集结部队于平绥、北宁铁道线区的措施;将张垣、北平、天津作为三个基点,连同平津张铁路线上的重要城镇,预行工事设施,以为依据,实现所谓“灵活机动、集中优势”的“依城决战”
方略。
然而9月下旬济南解放,十月初东北完全解放,华北的国民党军更为孤立暴露。无论华东、中原解放军的北进或东北解放军的入关,联合起华北解放军,都要形成为绝对优势。(当时傅所指挥的连杂编的护路旅、保安团以及后勤部队,不逾五十万。)对此形势再不容排成一线,必须集结一头,策定根本动向。计有三条路线: (一)傅内部属于察绥系,倾向西去,保察绥基地,但不能带动蒋嫡系中央军,尤其不能和马鸿逵合作,没有后路; (二)蒋介石以徐(州)海(州)在危急中,想放弃平津,免蹈辽沈复辙,给傅以华东全责,依青岛为后路,以图挽救淮海危局; (三)美国以司徒雷登通过胡适等人的呼喊,要以军火直接给傅,就须东靠,死踞津、沽海口,扰乱华北。
十月后,蒋介石与傅作义不断讨论,最终傅倾向于“依托美援保持津沽”的向东靠,以观望形势。其认为有能力保住平津,支撑华北(防止东野直驱徐蚌),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
依照此意图,陈长捷在天津构筑的大量工事,进行固守。天津市的碉堡工事始于日本侵占天津的时期。日军曾在天津市郊的主要交通要道构筑红砖碉堡,有的高及一丈多,有的低及数尺,大大小小总共有几十个,并在碉堡周围架设一层铁丝网。在一九四五年间,美军接替日军,加筑一些铁丝网。国军接替美军后,更积极修筑碉堡工事。一九四六年间,第九十四军在高碉堡驻有部队,又加筑一些鹿砦的障碍物。而后于1947年,进一步完善了天津环城碉堡工事线。此时,天津城防工事长达八十四华里。有一道宽五米、深三米的护城河。内墙顶到河底高达七米,墙内每隔三十米有一座碉堡。环城围绕一道铁丝网和电网,沿着护城河有大型碉堡三百八十多个,连同市内纵深的碉堡先后完成共约一千多个。环绕天津市护城河放进运河河水和海河潮水,经常水深保持两三米左右。沿着环城碉堡工事线只留了八个门为出入交通,其余都围绕了铁丝网。每个大型碉堡部安装了电话,足够一班兵力的驻用。而且在护城河内墙各大型碉堡之间还构筑散兵坑掩蔽部和交通壕及马路,连贯一起,便于使用汽车运送人员、弹药、粮食的补给。原来天津市周围是广阔平坦的水网地带,可以四通八达的,自从构筑环市碉堡工事线以后,形成了天津城防形势。在战事尚未迫近天津市郊的时期,只有在八个门来往交通,每个门都驻有警察和宪兵,检查行人和车辆,入夜闭门。其余地段筑有铁丝网和护城河,不易通行。
但国民党方面对解放战争的发展情势判断不足,认为将来主力作战会在天津外围一百里或几十里的地区,天津市为后方而不是前线,以一个师或两个师必要时一个军防守天津就足够了,故而当时环城碉堡工事过于靠近天津市区。1948年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再向天津市商民筹款几十亿元法币,加筑水泥钢筋碉堡几十个,分布在天津市郊的主要地区在战前又仓促修建了一些以红砖墙构成的工事。其将外围防御阵地前1000米以内的树林、房屋清除以利于射击视野,并布了4万颗地雷。同时还在市内各主要马路、胡同巷口等地筑了380多座大碉堡,此外,还将运河水引入护城河,使护城河的水深达3米。国军在天津连年构筑碉堡工事,是企图凭借坚强工事而作顽强抵抗。十二月十一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在平津交通被切断、北平形成孤立据点的情况下,依据北平、天津和塘沽的现存残余部队,最后对华北地区作出“防守”计划,将天津和塘沽为一个防守区,以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兼任司令,陈长捷兼任副司令,陈长捷兼任天津警备司令、天津防守司令,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涛和第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兼任副司令。
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一日,陈长捷根据傅作义对平、津、塘的整个部署,认为应固守天津,将强城防,又判断敌人主攻方向为天津北面宜兴埠、丁宁沽方向而来,那里没有河流,容易使用大兵团接近。其将天津市分为三个防守区,他并指定西北区以第六十二军担任,由林伟涛指挥;东北区以第八十六军担任,由刘云瀚指挥;南地区以第九十四军第四十三师担任,由陈长捷兼任指挥;其余部队为总预备队在耀华中学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