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李俊当了泰国国王 为什么没有将其他兄弟接过去享福?

要拼才会赢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都会非常不解,这里所说的李俊,指的自然就是在《水浒传》小说当中,绰号叫做“混江龙”的李俊,而且他在梁山上的排名还非常靠前,他是排在第二十六位的,星号是天寿星。而这位李俊和其他的很多人不一样,他是属于梁山最终幸存的一些人当中的一个,而且他后来的结局可以说让很多人都意想不到,据说他到了海外,成了泰国的国王。这实在是令人非常惊讶了,李俊究竟是如何成为这个泰国国王的?既然李俊这样发达了,那他为什么不把剩余的幸存的好汉们接过去享福呢?

征方腊之后,102名梁山好汉(公孙胜、萧让、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坚、乐和没有参与)只回来了36人。那66人,不是战死,就是病死,是以身殉国了。这回来的36人中,只有27人接受朝廷封赏,另外9人各有归宿。

这9人中,李逵带着童威和童猛,与之前结义的赤须龙费保等人会合。他们把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发,在海上开辟了自己的事业。后来,李俊成为暹罗(即今天的泰国)之主,童威和童猛等人也都令霸海滨。

又是做国王,又是霸海滨,看起来,他们十分快乐。

既然他们很快乐,而且李俊做了国王,不用再担心有奸臣或者其他问题,为何他没有邀请当初结义的梁山兄弟,一起去那边享福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李俊和昔日的梁山兄弟两方面看待。

水浒传中李俊当了泰国国王,为什么没有将其他兄弟接过去享福?

1.从梁山兄弟的角度来看

其实,书中没说李俊什么时候做暹罗国王,或许他成为国王时,宋江等人已死。假设李俊成为国王时,当初幸存的好汉都还在,他也来接这些好汉了,他们会跟李逵去吗?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会的。

宋江、卢俊义、朱仝、呼延灼等接受朝廷封赏,做了官的人,肯定不会去。他们既然肯接受朝廷封赏,就说明很重功名,再加上他们不反对皇帝,只反奸臣,可以想象他们不会跟李俊去。

燕青归隐,鲁智深坐化了,武松出家,戴宗也出家了,林冲中风,他们无欲无求了,也不会跟李俊去。吴用、花荣和李逵等人,对宋江忠心耿耿,他们也不会跟李俊走。

还有李应、杜兴、柴进和阮小二等人,不是回乡务农,就是做了富豪,他们日子也算不错,恐怕也不会跟李俊去。

试想一下,这些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反而跟着李俊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吗?即便他们能适应那里的气候、饮食、服饰等等,可别忘了,中国人是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怀的,我们是恋家的。不得万不得已,没人愿意背井离乡。

你看他们最后,李应杜兴回独龙岗,柴进回沧州,阮小二回石碣村,都是回到自己的家。所以说,李俊来接他们,他们大概率不会跟着李俊去。

说得极端一点,有些人即便死了,也想死在老家,而不想死在他国异乡。

水浒传中李俊当了泰国国王,为什么没有将其他兄弟接过去享福?

2.从李俊角度来看

李俊好不容易在国外闯到出一片天地,未必就会想到回来接大家。因为当初他离开宋江等人时,是“诈病”,还让童威童猛留下照顾他,但实际上他是带着童威童猛出海。这事儿,本身就有点不太地道,因为属于欺骗。

基于此,所以李俊没有回来。

当然,大家都是好兄弟,可能不会在意这事儿。就算宋江等人不介意,李俊又何必回来接他们呢?当初他们齐聚梁山,是迫于无奈,必须抱团取暖,但征方腊后,各自功成名就,已经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他们就是要追求不一样的人生了,为何还要像当初那样在一起?

再者说,就算李俊来把大家接走,接去暹罗,可谁信呢?皇帝会不会信?奸臣会不会说“梁山贼寇是要重新造反”会不会认为他们是“要在海外招兵买马,要侵占大宋江山”?

即便皇帝、奸臣不怀疑,李俊也不用非得回来接兄弟们去。这就好像让座一样,让了是情分,不让也没错。李俊不来接他们,也没啥问题,这很正常。

读书不用钻牛角尖。武侠小说里,张无忌、袁承志为何只带着美人远赴孤岛,而不接昔日的兄弟去享福?他们有这个能力啊。明星都很有钱,他们稍微拿出一点资助我,我也会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为何没有这么做?他们这么做也是好事啊!

问题是,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因为他有能力有钱吗?有钱有能力是人家的问题,跟其他人有毛关系。人家想不想做都可以,想怎么做也都可以,这是人家的自由,非要让人家做什么事,这属于道德绑架。

水浒传中李俊当了泰国国王,为什么没有将其他兄弟接过去享福?

3.水浒传李俊简介

李俊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混江龙,庐州人氏,原为扬子江艄公,兼贩私盐,是揭阳岭一霸。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二十六位,上应天寿星,担任水军头领。征四寇时统领水军,屡立战功。平定方腊后诈病归隐,与童威等人远赴海外,成为暹罗国主。

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李俊率领梁山幸存好汉扬帆出海,最终在海外创立基业,是书中主角之一。

宋元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混江龙李海”,便是李俊的原型。而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李俊亦在其中,赞言为“乖龙混江,射之即济。武皇雄尊,自惜神臂”。

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也应是李俊这一人物形象可考的较早出处。

有研究者认为,李俊出海称王的结局,借鉴了唐传奇《虬髯客传》的故事传说。另外,百二十回本中“混江龙水灌太原城”的情节,可能取材自《宋史》中宋太祖赵匡胤水淹太原的史实。

此外,南宋初年的著名海盗郑广绰号”滚海蛟“,也被部分人认为可能是李俊的原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