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纪是什么时候?为何会出现3米长的大蜈蚣?
半忧伤
在恐龙这种巨型生物出现之前,世界史由巨型昆虫所统治的。若果此时你还在抱怨被蚊子咬了的时候,你要感谢的是,如今的昆虫要比它们史前的祖先要小太多太多。早在几亿年前的石炭纪时期,巨型昆虫与节肢动物在地球上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巨型蜻蜓和三米长的蜈蚣尤为出名。
什么是巨虫时代?
石炭纪还有一个别称,叫做“巨虫时代”
石炭纪约处于地质年代2.86亿万年至3.6亿万年前,期间延续了6500万年。石炭纪是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因而地球地貌都发生着相当大的改变,这个时间段中,陆地面积不断增加,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空前丰富,当时的森林的繁茂程度也空前绝后,由于陆地面积不断扩大,陆生植物从滨海向内陆延伸,形成了大量适宜昆虫生活生长习性的森林,沼泽,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达35%,{而现在我们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仅为21%},丰富的氧气给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从而也促进了昆虫迅速的繁殖发育
根据古生代生物的发展轨迹,从泥盆纪地球生物中出现的最多的鱼类到石炭纪的昆虫与两栖动物的崛起,都是地球生物形成的中间时期,少了天敌的存在,生长起来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巨型昆虫为何消失
虽然今天有100多万种昆虫,但真正的巨型昆虫已经不存在了。它们为什么消失了?
有两个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气候环境已经改变了。那些巨型昆虫和节肢动物出现时,地球的空气温暖潮湿,并且含有更多的氧气。在石炭纪和二叠纪,地球空气中含有31-35%的氧气,相比之下,今天空气中只有21%的氧气。
氧气水平对昆虫和节肢动物尤其重要,因为它们没有肺。相反,它们依靠空气流过身体上一系列叫做气孔直接连接到需要氧气的组织。
距今3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冰川运动,冈瓦纳大陆的南部为冰川所覆盖,海平面下降了100米。地球环境由温暖、潮湿转为炎热、干燥。大片热带雨林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纷纷消亡,这就是石炭纪末雨林崩溃事件。
由于热带雨林崩溃,大气中氧气浓度在石炭纪之后的二叠纪急剧下降,从35%下降到15%,这个氧气浓度已经无法供养这些巨虫了,于是巨型节肢动物就走向了灭绝,只有那些小型化的种类活了下来。
还有另一个原因
随着古代恐龙进化出飞行能力,最终成为鸟类,它们通过捕食和竞争来限制昆虫的大小。
已知最早的鸟始祖鸟大约在1 .5亿年前出现。鸟类比巨型昆虫更快更敏捷,鸟类限制了昆虫的体型发展,昆虫通过进化出更小的体型躲避鸟类的捕食。昆虫大小的变化是渐进的。这种逐渐的变化与当时鸟类的逐渐进化非常吻合。
其实即使没有生活在遥远的石炭纪,其实只要具备昆虫生长的环境,巨大的昆虫可以存在,说近一点的,在我们国家的西南边陲,植被茂密的云南热带雨林里,生活的昆虫大多体型都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昆虫的数倍,就连蚊子的个头,也都比平常的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