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元代古桥被破坏性修复
牙没力
最近很多这个文物好像都是年久失修啊,这不仅仅是这个千年辽代的白塔快塌了,现在这个山西的一元代古桥好像也被破坏严重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一处位于山西省金元时期的古代石桥近一段时间被修复后面目全非的视频昨天(4月19日)起在微博等社交媒体流传。这一古桥名为铁梁桥,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年代或可上溯至金、元时期,虽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却没能幸免于破坏性修复。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白姓处长今天就此接受“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忻州市文物局正在现场调查、写材料,“(我们)要求今天中午报材料”,作为“整改维修(的基础)”。具有“废墟美”的铁梁桥当如何修复,如何延续古建美感,平衡实用性与艺术性?
山西省忻州市庄磨镇连寺沟村铁梁桥修复后的状态。 刘继长 摄
忻州市铁梁桥修复之前 2019年5月拍摄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到,一处位于山西省北部,年代或可上溯至金、元时期的古代石桥,在疫情后被发现悄然变身、面目全非、令人痛心。视频经传播发酵,已引起山西省文物局关注。今天(4月20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拨通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白姓处长电话。白处长证实,作为这座古桥监管单位的忻州市文物局正在现场调查、写材料,“(我们)要求今天中午报材料”,作为“整改维修(的基础)”。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未获悉调查最新进展。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得知,视频中出现的古桥,地处山西省忻州市庄磨镇连寺沟村,名为铁梁桥。2007年6月6日,忻州市公布了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梁桥就在这份名单上。
原本桥头所立石狮
连寺沟的铁梁桥
《忻州文物荟萃》这样描述铁梁桥:“位于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村西约3000米。南北走向,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金、元建筑,跨度13米,桥身宽4.6米,矢高6.3米,桥头石狮2对。铁梁桥系单孔形石拱平桥,所有券面上的连接,均采用双腰铁加以固定,俗称铁梁桥。铁梁桥面两侧各施勾阑,其两侧存望栏8块、望柱10根,望柱高0.77米、长1.25米。望柱图案各异,雕工精湛,人物、山水、花鸟活灵活现,精美绝伦。”
桥栏板上尚存的浮雕图案
铁梁桥所在连寺沟,“地处丘陵山区,位于山西忻州西南27公里处,该村位于山沟,原与伞盖寺相连,故名连寺沟。”
制作上述视频并最先披露连寺沟铁梁桥现状的古建筑画家、《寻访山西古庙》系列丛书作者连达在博文中写道:“古刹伞盖寺,相传初创于唐初,以山势秀美,奇松如伞而得名,因此亦曰‘青松伞盖寺’。伞盖寺在‘文革’中被捣毁,目前原址上重建的几组建筑之粗劣恶俗,真是不看也罢。”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得知,铁梁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连寺沟内则另有两处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连寺沟泰山庙、连寺沟墓地。连达告诉记者:“从连寺沟泰山庙一直走,尽头就是铁梁桥,大约十几里。”在山西省文物局公示的信息中,连寺沟泰山庙是清代古建筑,连寺沟墓地是商、周古墓葬,二者划定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均不涉及铁梁桥所处位置。
西侧桥栏板上尚存的浮雕图案(细部)
古建筑画家对比修复前后
2019年5月,连达在山西当地朋友陪同下来到连寺沟,第一次见到铁梁桥。“(古桥)被茂密的林丛所掩盖,直到我看见桥头的石狮子和残存半边的石栏板才感到不同寻常。尤其惊讶于在文物盗窃猖獗的今天,竟然有野外的石狮子还能安然幸存于原处,而且桥两端各置两尊,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细看则发现这些狮子的前肢多被打断,以水泥修补,破了相的石雕价值也受损,才能侥幸逃脱魔爪。”
据连达观察,尚存的西侧桥栏板上浮雕图案虽有残损,但依稀有宋金风韵,桥栏石柱上遍刻捐资人的姓名,其中一根柱子上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岁次癸亥三月”的题记,很显然是一次重修时的记录。此外,桥南端尚立有一根风化严重的明代风格盘龙石柱,应也是此次重修所立。
桥两侧的望栏和石狮
连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当时“沿桥南头的石阶走到沟底,仰望可见铁梁桥全貌。”他在博文中写道:“这是一座饱经沧桑、破败严重的单孔石桥,桥身以粗粝的毛石砌成,但桥洞却是用规整的拱形条石沿着桥拱的弧度并列砌筑,石拱有16道之多,此为极古之法。”
据其观察,“外侧拱面上浮雕有云朵、兽头、龙、马、人鱼等祥瑞题材的装饰图案,石拱之间以腰铁串联固定。”
连达说,显然东侧的4道拱券曾经垮塌过,当地以铁丝捆绑、水泥粘和及木棍支撑等方法把塌落的部分又重新安装上去。最南边底部有一块拱形石料格外细小,弧度也不对,明显不是此处的原构件。
桥身东侧的4道拱券垮塌后固定的痕迹
于是,他转到桥身西侧则发现,主拱券南边还保留有一个小拱,虽然内部早已被毛石填死,但足以说明此桥最初曾是一个大拱券肩挑两个小拱券的敞肩式结构,只是在后世的重修中,小拱券被废弃了。由此可知东侧那个纤细的拱形石料应该是使用了原来小拱券的旧料。
连达还在西侧桥拱上发现了一处可以断代的重要信息——“至元十七年(1280)七月□十□日记”的题刻,“这明确了至少此桥在元代初期就进行过一次修缮。但以桥上的石狮和栏板的风格来看,此桥的始建年代至少不晚于金代,这样古老的石桥在整个山西恐怕也没有几座。”连达写道。
桥身上的元代年号
明代修复记录
当时,寺里的僧人指给他看,在桥拱顶上隐约可见两处露出头来的铁棍,这是建桥时即安置在桥拱上的拉杆,用以加强各道石拱之间的联系,因而得名铁梁桥。“这样的构造形式与著名的河北赵州桥简直如出一辙,也从侧面反映了此桥之古老。”
桥梁结构
连达在电话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当时发现一辆至少一吨多重的越野汽车从铁梁桥上缓缓开过。而他则刚刚以速写描绘了桥下“摇摇欲坠的拱券”,对于桥体经受的重压,他很揪心,下山回到连寺沟后找到村支书,请求其在桥头设置路障、禁止车行。
铁梁桥速写 连达绘 2019年
时隔约十个月,4月18日,待疫情稍稳,连达请去年同行的山西当地友人查看铁梁桥现状,却被整修后的样子当场惊呆。“沧桑古朴的铁梁桥不见了,曲径通幽的山谷也被撕开了大口子,在疫情期间,铁梁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通过图片可见,桥体只保留了拱形,桥顶建筑部件大多被移走,被冠以全新的现代石料,桥体两侧也发生变化,古桥面貌完全改变。古桥承载的文物价值、艺术美感、历史信息等随之严重受损乃至荡然无存。此外,加固现代石料的桥体看似更易通行,却暗藏了更大的安全隐患。
他用“一场悲剧的上演”形容已变得冰冷、生硬和丑陋的现场,“这真的是保护文物应有的方式吗?”同时,他用一条极具喜剧效果的视频传递了这幕“悲剧”。
修复后的铁梁桥
古建筑修复:平衡实用性与艺术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文物修复“不得改变文物的原状”“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该条既适用于馆藏文物,也适用于铁梁桥这类不可移动文物。
一位不便具名的古建筑研究保护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古建筑修复十分不易,时间、财力与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传统建筑有自身完备的体系,后人“续笔”,必须兼具审美与修复技术。目前,很多古建筑修复都存在问题,文物美感因此丧失。另一方面,关于如何修复古建筑,文物界历来存有争议。目前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理论主要源自西方,18世纪起人们便讨论如何“修旧”,法国主张“风格性修复”,而英国艺术家、哲学家约翰·拉斯金则主张修复应尊重历史原貌。西方关于文物修复原真性的大讨论落实到中国古建筑修复,又遇上本土建筑的特性,因此,“一座小小的铁梁桥,其中包含的修复要点非常多。”
如今的石狮子
对于一座古代桥梁,如何在修复中保存艺术性也尤其值得关注。“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等多重价值。没有维修前,图片上显示的石桥是很美的,它与西方的废墟审美,气息相通。修复时,需要考虑如何延续美感,平衡实用性和艺术性。如有必要,也可以在原桥周围另建桥梁满足实用。”上述专家说:“艺术美感并非人人可感,但它会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
这位专家还提到,文物修复是一个复杂程序。这座铁梁桥在短短约十个月期间大变身,没有体现出对桥梁文物和艺术价值的重视。“其中就可能存在问题,设计与施工者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修复前的桥面
修复后的桥面
就在今天,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修缮”停在纸上,千年辽塔快塌了》报道称,“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导致千年辽塔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面临倒塌。”疫情趋稳,却连续爆出古建筑修缮问题,着实堪忧。
澎湃新闻记者将继续关注山西省文物局对铁梁桥修复事件的调查进展和整改维修后续工作。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连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