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长城为什么要用鹤顶红?鹤顶红不是毒药吗?
捻碎温柔
鹤顶红,长城,这两个名字,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的,长城是我国的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在历史上也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而鹤顶红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剧毒的毒药,各种影视剧里面都有出现,用鹤顶红的毒害死了不少人。不过对于鹤顶红的印象,其实大部分都是从电视剧里面来的,究竟它是不是毒药?如果是的话,你知道古人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其实还用到了很多鹤顶红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修建长城的时候,岂不是有大量的毒药了吗,为什么要用到鹤顶红来修长城,鹤顶红在建筑方面难道是有什么很好的作用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鹤顶红究竟是什么
鹤顶红就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呈红色,又叫红矾、红信石,有剧毒,“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
自古以来,丹顶鹤头上的“丹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剧毒物质,称为“鹤顶红”或“丹毒”,一旦入口,便会致人于死地,无可救药。据说皇帝在处死大臣时,就是在所赐酒中放入“丹毒”。大臣们也都置“鹤顶红”于朝珠中,以便急难时服以自尽。在武侠小说中,武林中人常用这种剧毒之物来施展其下毒的高超本领。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的。丹顶鹤体态高雅,舞姿优美,鸣声如笛,富有音韵,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中,对它的矫美形态,无不交口称赞。因此而得名。
2.修长城为什么要用鹤顶红
事实上,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毒药“鹤顶红”是修建长城的原料之一,搭好砖,用茅草掺和糯米浆密封后泼上鹤顶红有防虫噬的功效。
长城的建筑方法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两千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接着司马迁又写入《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
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的遗迹。
随着社会生产力进步,制砖技术不断发展,明代砖制品产量大增,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虽然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3.鹤顶红和丹顶鹤有什么关系
“丹顶”无毒
在古代人朴素的世界观中,艳丽的东西都不太安全,而丹顶鹤头上那一抹鲜红,很可能成为了人们恐惧的根源。而据现代研究者试验,丹顶鹤头顶的红色部位并无毒性。
丹顶鹤的幼鸟是没有“丹顶”的,只有达到性成熟后,“丹顶”才会出现,因此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于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对于季节来说,春季时发情时红色区域较大,而且色彩鲜艳;冬季则较小。对于情绪来说,轻松时红色区域较大,色泽鲜艳;恐惧时则较小。对于身体状况来说,健康时红色区域较大;生病时则缩小,而且色彩明显暗淡,其表面还略显白色。当丹顶鹤死亡后,其“丹顶”就会渐渐褪去红色。
“鹤顶红”:红砒
武侠小说中的鹤顶红一般是指红砒,又名红信石,即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的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所以鹤顶红其实就是砒霜。砒石又有白砒和红砒之分,如果红砒提炼不纯,就会呈红色,似丹顶,故被命名为鹤顶红,也算是避讳说法。
有人曾经做过试验,在小动物的食物中加入了丹顶鹤的“丹顶”的细屑。小动物们吃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这至少说明了“丹顶”并没有剧毒。那么,古人所说的“丹毒”或“鹤顶红”到底是什么物质呢?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呈红色,又叫红矾,有剧毒,“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