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为何没有留下托孤大臣 导致赵匡胤夺了政权?

夜琴灵

在历史上,很多皇帝在自己临死之前,都会给下一任皇帝,也就是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些忠诚的托孤大臣,皇帝年纪尚小的话,自己一个人无法担当重任,因此就非常需要有人来辅佐他。但是这些辅佐之人,也必须是对朝廷忠心的人,不然就会像司马懿那样,这种情况也是皇帝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虽然如此,但是历史上还是不乏有很多非常忠诚的托孤大臣的,毕竟对于皇帝来说,自己死后的事情,当然就是没有办法参与的了,所以就想要尽可能的给太子留下一些忠臣良将。然而后周时期,在柴荣临死之前,为什么没有留下一些忠心的托孤大臣呢?赵匡胤因此夺了后周的政权,不知道柴荣会不会很后悔呢?

柴荣为何没有留下托孤大臣,导致赵匡胤夺了政权?

1.柴荣简介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改姓郭,后世仍以柴荣习称。邢州尧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柴荣为何没有留下托孤大臣,导致赵匡胤夺了政权?

2.柴荣为何没有留下托孤大臣

赵匡胤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当年在陈桥发动兵变而被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赵匡胤之前是后周皇帝手下的一个将军,而后周世宗柴荣也算的上是一代明君,为何却留下忠臣进行托孤,导致了赵匡胤的兵变称帝。

后周太祖郭威当年就是被黄袍加身成为了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死后传位给了他的内侄,也是他的干儿子柴荣。柴荣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并且有他干爹郭威黄袍加身的事情放在眼前,他在传位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意识到会有人再像郭威一样被黄袍加身?为什么就不找一个可靠地大臣来进行托孤呢?

其实为了保住后周的江山,柴荣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自从柴荣生病之后,就开始做起了防范措施。当时的情况之下,对后周政权有威胁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另一个人是郭威的外甥李重进。柴荣本就不是郭威的亲生儿子,这两个人一个是郭威的女婿,一个是郭威的外甥,自然也是很有可能去争夺皇位的。

张永德当时是殿前都点检,掌握着禁军,手上执掌着兵权,自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李重进是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也是手握重兵,并且能征善战,虽然当年郭威传位给柴荣的时候曾召李重进过去,当着李重进的面传位给柴荣,也是为了防止李重进造反。柴荣在位的时候,李重进却是也没有造反,但是难保在柴荣死后李重进不会造反。

为了削弱两人的势力,柴荣先是将张永德的权位夺走,交由赵匡胤来填补,然后又将李重进调离权力中心,并且培养起赵匡胤这股势力,与李重进进行抗衡。如此一来,看似是削弱了两大威胁,但实际上却是把赵匡胤这只猛虎养了起来。

除了对两大威胁进行防范,柴荣还安排了宰相范质来辅佐幼主。后来当柴荣意识到这样培养赵匡胤其实也是一个隐患之后,曾派出了一些赵匡胤的对头去对他进行打压,但是此时的赵匡胤羽翼已丰,在朝廷中有很多关系非常好的兄弟,并且都是担任着重要的之位。等到柴荣死后,后周的大部分军政大权都到了赵匡胤手中。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周的政权落到赵匡胤手中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柴荣为何没有留下托孤大臣,导致赵匡胤夺了政权?

3.赵匡胤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

周世宗柴荣死后,他的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这时,赵匡胤看到夺取后周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今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今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一直等到天色发白。赵匡胤起床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