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山是张三丰和郭襄的私生子吗?张翠山究竟是什么人?
宇宙最亮光
张翠山和张三丰之间的关系,恐怕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好奇了。张三丰对张翠山的好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张翠山不在世了,却还有张无忌。其实张三丰不是对别的弟子不好,只是对于张翠山似乎是太好了,以至于难免让人想多。再加上张翠山也姓张,究竟张翠山是不是张三丰的私生子?会不会是张三丰和郭襄两人的私生子呢?
1.张翠山简介
张翠山,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第一卷的男主人公,悲剧式人物,是张三丰最得意的徒儿。
武当派第二代弟子,在武当七侠之中排行第五,江湖号称“银钩铁划”,在武当七侠中天赋最高。
初登场时,是个二十一二岁的文质彬彬、看似弱不禁风的少年,面目俊秀,虽然略觉清癯,但神朗气爽,身形的瘦弱竟掩不住一股剽悍之意。
在王盘山岛上和殷素素被金毛狮王谢逊强行带至冰火岛,后与殷素素结为夫妻并生下儿子张无忌,更与谢逊结为金兰之交。
在冰火岛居住十年后与妻子儿子一起回归中土,少林、昆仑等门派以给张三丰祝寿为由逼迫张翠山说出谢逊藏身之所,武当派本欲全力对抗,然而同时殷素素抢夺屠龙刀,以“蚊须针”暗算俞岱岩,间接致其残废十余年情事败露,追寻十余年伤兄仇人竟是妻子,张翠山不忍杀妻报兄仇,亦愧于兄弟师门,兼之为力保谢逊,不忍连累武当,最终自刎身亡。
2.张翠山会不会是张三丰的儿子
都大锦护送俞岱岩去武当山,回来的路上遇见张翠山。这是张翠山第一次露面,书中也说的明白,是一个二十一二岁的青年。后来张翠山去龙门镖局遇见殷素素,又去王盘山,遇见谢逊,最后流落到冰火岛,在那里住了十年。从冰火岛回到中原,张翠山三十二岁,正赶上张三丰百岁寿宴。
张三丰比张翠山大了68岁。如果张三丰是张翠山的爹,那也得是67岁的时候干的活。而郭襄比张三丰的年纪还要大。倚天屠龙记第一章,郭襄云游天下,也说的明白,当时她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而郭襄在少林寺再遇见张君宝的时候,张君宝是十六七岁。郭襄比张三丰要大1-3岁。
张三丰67、68岁的时候,郭襄已经是70岁的人了。这俩老头老太太,一个68,一个70,要是偷着生个儿子出来,可太没正事儿了。而且郭襄应该是没活到70岁,哎。
郭襄40岁开悟,创立了峨嵋派,这时候张三丰38,到张三丰100岁,中间是62年。而在这62年间,峨嵋派已经传到了第3代:灭绝。二代掌门是风陵。张三丰100岁,灭绝师太也40岁了。
灭绝师太在蝴蝶谷第一次出场,45岁,离张三丰百岁寿宴过去了大约是5年,张三丰100岁的时候,灭绝40岁。这时候她就已经培养出纪晓芙、丁敏君这一票徒弟,纪晓芙自己甚至都当妈了,年纪也不小,所以灭绝当掌门的时间不可能太短。怎么也得十多年。
张三丰100岁的时候,风陵+灭绝,当掌门的时间应该是40年。风陵25年、灭绝15年......这样一算,郭襄当掌门的时间恐怕也就是20多年,正常是22年,最多不过25年。张三丰60岁,郭襄62岁圆寂,风陵接班,做了25年掌门。张三丰85岁,风陵圆寂,灭绝25岁接任掌门。张三丰100岁,灭绝40岁,已经做了15年掌门。
正常来讲,郭襄62岁左右就去世了,不可能70岁又出来跟张三丰生个儿子。所以怎么算,张翠山这个账是对不上,绝对没这个可能。你要说宋远桥,还能搭点边,毕竟他比张翠山要年长20岁。
3.对张翠山的评价
张翠山书生柔弱的心性,率真而缺乏决断,理念与情感的冲突中不是变通。性格即是命运,张翠山后来的悲剧,原来可追溯至此,他内心主导的观念太强烈了,所以他处处都有“一是心意难定”的时候。
谢逊其实是张翠山的人生教师,不过学生并不完全及格。谢逊一句“假仁假义”的嘲讽,虽未触及张翠山的灵魂,但带来的不可抗拒的机会,使张翠山终于放下了观念的包袱,情不自禁向殷素素吐露了真实的心意。张翠山暂且抛开了善与恶礼教的外在束缚,鼓足勇气,听任生命本能意志的驱使,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真情,接受了殷素素的爱。
极端场面,极端情景,人性的枷锁完全打开,观念的重负可以弃如敝屣,面具可以卸下,不需要作假,也再用不着作假。冰川荒岛中,张翠山终于可以放松下来,静下来,倾听内心情感的真实声音,听任生命率真朴素的本能指引自己畅饮生命醇美的甘泉,找回自己的本质。
武当七侠,各有所长,但张三丰却独对张翠山另加青眼,寄予厚望,其原因,俞莲舟说是因为张翠山悟性最高,可作张三丰的衣钵传人。此所谓悟性,只是对武学的悟性。
武当七侠中,张翠山对于人生的悟性是颇有不足的。如此看来,张三丰授徒并不成功。这一点,使人想到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自王重阳之后,全真七子,实不足论,境界太高的大宗师,反而难以恰当地传道,教出真正的高徒。
悲剧的审美虽然淬砺人性的纯净,但带来的心灵悸痛又是残忍而让人怅然的。
张三丰的百岁寿辰中,忽生惨烈奇变。武林高手前来兴师问罪,面对众多名门大派,张三丰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依然毫不犹豫地回护着张翠山殷素素。但想不开、想不通的却是张翠山自己。殷素素将秘密言明之后,情理道义的冲突,将张翠山逼上了绝境,他那书生的痴气再次不可抑止地发作,一种虚妄的自我迷幻的道德力量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张三丰没有来得及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如果事先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张三丰定会自有担当,绝不会让张翠山如此轻率而逞血气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