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一生毁誉参半承受君王之过错(为后世所“不容”)

夏未央

白起一生七十余战全胜,除了长平之战外,基本都是以少胜多。白起出山之前,秦国真没什么可以拿出手的战绩,也就拿下了巴蜀小国。楚进攻秦国,差一点拿下首都,还是依靠韩魏击退的。白起出山之前,秦被韩魏齐联军攻入函谷关,割地赔款才退兵,第二年白起就带12万秦军歼灭24万韩魏联军,后又三万铁骑打的楚国迁都。白起死后,秦被一路横推回函谷关,差一点灭国。

白起的一生毁誉参半 承受君王之过错 为后世所“不容”

白起崛起的那个时候,秦国还没有多大优势,那个时候齐楚秦算是三足鼎立,看白起战绩就知道了,开局成名靠的就是伊阙之战华阳之战,这种以少胜多几倍于自己的韩魏联军,彻底把韩魏打废,后面打同样强大的楚国直接打得迁都。然后赵国开始崛起了,又把赵国打废。可以这么说,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只是开始走了上坡路,但是还没超过老牌强国,是白起把当时六国的有生力量都灭了大半,尤其是韩魏直接废了,楚国也无法再恶心秦国,秦昭襄王后期秦国才应该算是国力碾压。

秦国前期都在养精蓄锐,有强将,但没厉害的统帅,能打赢,但不多,魏武卒一过,寸草不生,堪称老秦人永远的噩梦,六国没有一个能打的。直到白起横空出世,魏武卒退出了舞台,六国闻之名,无不闻风丧胆,直到范雎操刀,让白起这位大秦战神,战国最强杀神退出舞台,之后秦国又是好一段时间休养生息,直到秦始皇的时代。

长平之战,赵卒投降了,这不是歼灭战是杀俘虏。战争中争雄无可厚非,历史凡是杀俘的都会被骂,何况白起是杀俘数最多的人。这种杀俘与屠城(杀平民)是一个级别的行为。你不能赞扬,大家都有约定成俗的规矩,才好生活。白起杀俘他身死是他的报应,他的行为绝对影响秦国(秦国的名声,凶名也是恶名)和秦国士兵战败后的待遇,后面六国后裔反秦,项羽也杀秦军俘虏20万,无人反对。项羽杀20秦军是因为秦军只有20万,要是有100万,项羽能赢的话,项羽就杀100万,白起开的头。

白起的一生毁誉参半 承受君王之过错 为后世所“不容”

白起应该知道自己非死不可,否则很难统一,如果他没自刎,秦昭襄王自然也不会怎么样他,毕竟白起在军中的声望不比秦昭襄王低。如果造反,基本没人能挡住,但是他没有,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死,其余国家军队大概率会不惧生死的反扑,在他们眼中白起因为坑杀三十万赵军太过残忍,所以他们心想反正投降也是一死,不如合作杀出重围灭掉秦国。

杀降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白起的影响最大,要不也不会记载这么多年。因为现在看史书上惜字如金,能记一笔的都是天大的事。长平之战记载还让人这么深刻,还流传到现在的那绝对震古烁今的大事。秦国一统七国看似横扫天下,迅猛无比,但隐患太多积重难返。战国时期各国都有明确的家国意识,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字意识形态,他们并不认为是一家人。

白起的一生毁誉参半 承受君王之过错 为后世所“不容”

纵使秦国兵强马壮,军力鼎盛,但七国地盘太大,异人太多。遗族势力,民间势力强横,横在秦国双腿之间,最终将这个急于功成,迈出大跨步的巨人绊倒。秦完成的是让世人看到真正大一统的可能,它击破了各国的王朝体系,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而后楚汉争霸期间又将这股力量撕裂得更加粉碎,直到汉朝建立,才有了真正一统天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