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汉剑有多厉害?为什么八面汉剑不锋利?
走过晗冬
八面汉剑属于汉剑的一种类型,很多人可能认为剑也就只有两面,其实不然,比如这种八面汉剑就因为一共分了八面研磨,所以才被称为八面汉剑。当然这样以剑的面数来称呼的自然不只有八面汉剑,还有四面汉剑等。那么在古代的武器当中,八面汉剑能有多厉害?为何很多八面汉剑其实并不锋利,这种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1.八面汉剑是什么
八面汉剑,汉剑的一种,剑身长而窄,分八面研磨,故有“八面汉剑”一说。一般说来八面汉剑从厚度上要比四面厚,强度上当然也会比四面要强,四面拿在手上更轻灵。八面感觉要威严一些,四面简约一些。
最初的八面剑是青铜剑,青铜硬而脆,局限了剑身的长度,最初的解决方法是加宽剑身,在上半段缩窄,并在浇铸时在剑脊和剑刃采用不同含锡量的青铜。随后战争用剑形制不断加长,单纯增加剑身宽度的方法已不可行,铸剑技术出现了新的突破,即借增加剑身的棱面以增强强度,于是细长八面青铜剑大量出现在战场上,此亦为世界青铜铸剑技术的最高峰。
但即使如此,青铜剑长度与强度的矛盾仍然无法彻底解决,终于被铁剑完全取代。铁剑普及后,仍有部分承袭遗风保留了八面制形。但对铁剑而言,八面较四面并无明显优势,却增加了成本。在突破了青铜剑的强度瓶颈后,后期的战争用剑不断加长的趋势越发明显,一米以上的长剑大量出现。当然,在现代仿汉代风格剑的制作和收藏中,更多的是考虑其品相以及是否符合个人喜好。
2.八面汉剑有多厉害
汉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军队全面装备铁质武器的朝代,其打造的汉剑以及环首刀都是当时堪称高科技的武器,而八面汉剑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八面汉剑,从它的名字上就能知道这种剑身有八个面,剑的截面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八边形。这是由于在打造剑的时候对剑身分八面进行打磨。八面剑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彼时还多是以青铜剑为主,因为八面剑剑身较厚不易折断,同时重量更重使得劈砍威力更大,因此同样长度规格的八面汉剑与四面汉剑相比八面剑在性能更优秀。然而由于铁器的硬度比青铜更高,因此初期打造的八面汉剑逐渐从八面减到六面最后到四面,同时由于八面汉剑的打造成本非常高,不适合军队大量装备,最后八面汉剑逐渐变成了权贵们的奢侈品。
此外,八面汉剑在外观上更威武霸气,细长且光亮挺直的的剑身使人联想到正直的人格,十分符合儒家所提倡的端正温良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八面汉剑以其优秀的性能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后世,说八面汉剑是中国刀剑的扛鼎之作一点都不过分。
3.为何八面汉剑不锋利
之所以八面汉剑并不锋利,正如前面所说,因为八面汉剑逐渐成为权贵的奢侈品,装饰物,再加上八面汉剑自己本身的一些特性,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就没有必要做成很锋利的样子了。
八面汉剑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铸剑工艺最高水准,在史料上有详细记录的,应该是东汉时代出现的“百炼钢”。百炼,则是反覆加热、折叠锻打一百次,使得杂质尽出,最后锻造出最精纯的钢。这样的技术很费工,动辄耗费数年,才得神兵三五把。
这一时期已经很少使用青铜器了,它的替代品就是铸铁,当时的铸铁术已经相当发达了,这些技术还通过张骞等使节传到西域当地,极大地促进了西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秦军以青铜器为主,秦亡后四年,汉朝建立,史称西汉,是冶铁业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汉初,铁质农具已经伴随牛耕开始普遍使用,汉武帝实行盐铁国家专营,西汉中晚期,铁的产量猛增,冶炼技术发展迅速,质量也显著提高。客观地说,铁在汉朝已经是关乎国家兴衰的重要产品,铁质兵器的大量制造和使用更是支撑起西汉盛世的一个伟大的力量。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推翻了新莽政权,重新恢复刘氏统治的汉王朝,史称东汉,冶铁业由西汉的国家专卖转化为私营为主,较西汉有明显的进步,水利鼓风炉技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较欧洲早1100年。低温炼钢的发明,使钢的使用普遍化了,基本取代了青铜刀剑。
汉代铁器中用块炼铁作材料的锻件,有许多已达到钢的标准,而且在战国晚期“块炼渗碳钢”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到西汉中期已能用反复锻打的方法使之成为早期的“百炼钢”。满城汉墓出土的刘胜佩剑,便是这种正在形成的“百炼钢”工艺的早期产品。刘胜佩剑还经过表面渗碳和刃部淬火,使得剑刃坚硬、锋利,而脊部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另一方面,汉代铁器中用生铁作材料的铸件,除了有许多是经过柔化处理的“展性铸铁”以外,到西汉中期还有了不少“灰口铁”的铸件,后者更具有硬度较低、脆性较小、耐磨、滑润性能良好等特点。满城汉墓出土的铁是“展性铸铁”的制品,而车轴承则为“灰口铁”铸件,说明当时已掌握了不同种类铸铁的性能而加以应用。西汉中期,还发明了利用热处理使铸铁在固体状态下脱碳成钢的技术,满城汉墓出土的铁镞便是用这种工艺制成的钢件。到了西汉后期,随着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用生铁炒炼成钢的新方法,主要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状态,加以不断的搅拌,利用空气中的氧使之脱碳,以获得不同含碳量的钢,可称“炒钢”。山东省苍山汉墓出土有错金铭文的东汉永初六年(112)的“三十炼大刀”,就是用“炒钢”为材料,经过反复加热锻打而制成的优质钢件。用生产效率很高的生铁大量地作为制钢的材料,这是炼钢史上的一次革命。
由于汉朝掌握了各种先进的铁兵器,所以能对付北方民族强大的骑兵。景帝时,晁错分析汉朝与匈奴作战的军事形势,就指出优越的武器是克敌制胜的有利条件之一。由于冶炼技术进步,许多锻件和铸件已达到钢的标准。汉代铁器的制造和使用量很大,已普及全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铁器关系到国计民生、军备国防,制铁业成为特别重要的经济部门,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西汉初期,各地制铁业多被控制在诸侯王及富商手中。汉武帝时,在各地置铁官,垄断全国的制铁业,并实行专卖政策。东汉前期,承袭西汉制度,冶铁业仍由国家专营。但豪强地主势力强大,私设工场,自造铁器,官府不能禁止。章和二年(公元88),和帝即位,宣布盐铁开禁。此后,各地冶铁业多为豪强地主私营。
钢铁兵器正式装备部队后,因为硬度和韧度都明显地优于青铜,也由于骑兵的大量使用,配合其冲锋陷阵、马上接战的战术需要,对兵器的强度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西汉末年时,钢铁兵器几已完全取代了青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数百年的交替期间,同时也是青铜兵器的发展巅峰,无论长度、硬度、韧度,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其最后的灿烂风华。这个时期的长剑常以玉石为装具,千年之后,长剑已朽,玉剑饰却已其精美的质地与纹饰为人珍爱,成为玉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品目。用玉来装饰兵器,在我国始于西周,经春秋战国至汉代到达顶峰。古代玉是珍贵之物,以玉装饰剑称为玉具剑,表示佩剑者的高贵身份和高尚品德。中国的玉具剑,是在剑的首、镡和剑鞘的标、纰四个部位用玉作为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