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仲为什么离开朝歌?为什么闻仲不留下来?
酒OO鬼
在《封神演义》里面,如果要说还有谁能够让纣王乖乖听话,那恐怕也就只有闻仲了,纣王之所以不敢招惹闻仲,因为本身对他的一种敬畏,还有闻仲位高权重,但是却对商朝忠心耿耿。只是闻仲尽管能约束纣王,但他却一直都不在朝歌,总是在外面领兵打仗,这是为何?为什么闻仲不能留在朝歌,总是要会在外面呢?
1.闻仲简介
闻仲,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重要人物,帝乙托孤大臣,纣王重臣、太师,坐下墨麒麟,手使雌雄鞭。小说中商纣王之父帝乙在位三十年驾崩,托孤于太师闻仲。此人幼年曾拜师截教碧游宫金灵圣母门下,学成五十载后下山辅佐帝乙,作为法力无边、位极人臣的托孤元老,连纣王都对他敬畏三分。时与黄飞虎并称为殷商文武双璧,几乎以一己之力拱卫着殷商的江山社稷,他的一生南征北战,百战不殆,却在西征西岐时战死绝龙岭,亡于云中子所炼通天神火柱,其麾下众截教门人亦尽数丧于阐教姜子牙等人之手,也从此敲响了纣灭商亡的丧钟。
2.闻仲为什么不留下来
闻仲从北海回来,发现朝廷中少了好几个大臣,纣王也性情大变,于是闻仲迅速从中找出了问题,并且向纣王提出了十条建议。很快东海平灵王又开始造反,闻太师板凳都还没坐热,于是吩咐黄飞虎好好辅佐纣王,接着又率领二十万士兵讨伐平灵王去了。闻仲应该很清楚,黄飞虎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镇不住纣王,只有他自己才能管得住,那么他为什么不让黄飞虎去讨伐平灵王,自己留下来镇守朝歌呢?
首先,平灵王的实力是很强的,在闻太师看来,边疆的安定远比稳定中央朝政更为重要。让黄飞虎去平凡平灵王,闻仲很不放心。毕竟朝歌的事可以拖延,以后慢慢解决,边疆要是破了,商朝灭亡的速度就更快了。
其次,闻太师虽然向纣王提出了十条改进的建议,但纣王只答应了其中七条,而最关键的三条他死活都不肯答应,是哪三条呢?一是废掉妲己,二是杀掉费仲和尤浑,三是拆掉鹿台。闻太师已经意识到现在的纣王已经无药可救了,他也无能为力,就连自己的亲人纣王都敢杀,闻太师只是他的老师,一不小心把纣王惹恼了,也会有掉脑袋的风险。
所以闻仲选择离开朝歌,眼不见心不烦,同时也是为了明哲保身。闻仲这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殷商已经离亡国不远,但作为三朝元老,他也只能去讨伐东海,为国家尽一点力,也算是不负先帝对他的重托。
还有一点,闻仲乃是商朝的托孤大臣,也是纣王的老师,对纣王可谓是恩重如山。闻仲得知纣王做了这么多荒唐事,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劈头盖脸的骂纣王,搞得纣王很没面子。纣王虽然不敢吭声,但是心里面已经在记恨闻太师,闻太师的存在导致纣王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限制。有道是大恩如大仇,闻太师虽然处处都是为国家社稷着想,但很多时候他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因此随时都有掉脑袋的风险。
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元老级别的大臣就是因为对君王的管束太严厉,常常把堂堂的一国之君搞得很难堪,后来双方反目成仇,将那些大臣赐死。闻仲如果呆在朝歌,同样也会是这样的下场,所以他早就意识到这一点,选择奔赴沙场。
3.为什么说闻仲不能留下来
在纣王七年春二月之时,北海袁福通无缘无故的反了,之后,闻仲带兵去北海平叛。
紧接着在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诞辰这天,商容赶紧上奏折请纣王到女娲宫进香。
之后,便有了纣王看到女娲圣像惊为天人,然后题了一首霪诗的事情发生。
以至于女娲娘娘看到霪诗之后,想要杀纣王,但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又杀不死他。
女娲娘娘气愤的派出轩辕坟三妖来祸害纣王江山!
看这一连串的事情,发生的是多么的诡异,简直是环环相扣,少了哪一环,都不可能促成女娲娘娘派出轩辕坟三妖来祸害纣王江山的事情发生。
很显然,北海的反叛是为了让闻仲离开朝歌。因为纣王害怕闻仲,闻仲不走,纣王不敢色胆包天的去亵渎女娲娘娘,也就没有女娲娘娘派出轩辕坟三妖的事情发生。
第一次闻仲被逼的去平叛离开了朝歌,后来闻仲平定了北海叛乱,刚回到朝歌,紧接着东海平灵王又反了,这一次又把闻仲逼的离开了朝歌。
此刻,商周基本上是大局已定,东南两路诸侯早已经叛乱,而姜子牙在西岐也准备讨伐崇侯虎。
而且朝歌的局势已经十分的混乱,比干死了,其他忠心的大臣已经没剩下几个了,朝歌能有点儿威望的,也就剩下了黄飞虎。
可以说此刻的商朝已经大乱,已经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家的掌控,不管是四大诸侯还是那些八百小诸侯,商朝都再也不能掌控了。
但很奇怪的是,此时的东海平灵王不早不晚的反了,而闻仲无奈的只有离开朝歌去平叛。
天下局势对西岐已经十分有利了,为何突然又策划了一个东海平灵王反了呢?为什么还要把闻仲逼的离开朝歌呢?
当小刘看到闻仲的治国十策时,便恍然大悟,闻仲不能不离开朝歌,因为他这治国十策实在是太厉害了。
第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乱;第二件:废砲烙,使谏官尽忠;
第三件:填虿盆,宫患自安;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诸侯谤议;
第五件:贬妲己,别立正宫,使内庭无蛊惑之虞;
第六件:勘佞臣,速斩费仲、尤浑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远;
第七件:开仓廪,赈民饥馑;第八件:遣使命招安于东南;
第九件:访遗贤于山泽,释天下疑似者之心;第十件:纳忠谏,大开言路,使天下无壅塞之蔽。
看看闻仲所提出的这十策,纣王准了七条,有三条不准,一个是拆鹿台,一个是贬妲己,还有一个是杀费仲尤浑。
如果闻仲没有在朝歌,没有提出这治国十策,或许,东海平灵王不会反,但是,有了这十策,让人看到了闻仲的能力,他能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如果闻仲在朝歌,就算鹿台不拆,纣王也不会再去,而费仲尤浑纵然是不杀,也会坐牢。当然,贬妲己纣王是一定不会答应的。
但是治国十策,能施行九策,尤其是第七策和第八策,假如真的能施行了,第七策开仓赈济灾民,可以让纣王重得民心,第八策可以让东南两路诸侯安定。那么西岐还能反吗?自然是反不了了!
对比闻仲和姜子牙,姜子牙在西岐,真的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厉害之处,都是他的师兄师侄们不辞劳苦的在帮他,如果没有了这些人,姜子牙绝对不是闻仲的对手。当然,小刘所说的只限于封神演义小说里的姜子牙与闻仲。
姜子牙的强,就强在他站对了队伍,是阐教门人。闻仲的败,败在了站错队伍。
凤鸣岐山周室当兴,这是所有圣人都认同的一件事。就连通天教主最后摆下诛仙阵和万仙阵,也只不过是说要和阐教一较高下,从来也没敢说是帮商纣阻拦西岐。
所以,闻仲败是必然,他的治国十策纣王答应,别人都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