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咏絮之才”典故介绍 谢道韫简介
主道杀神
谢道韫是王羲之儿子王凝之的妻子。虽然史书中关于谢道韫的记载并不多,但《世说新语》和《三字经》中都有和她有关的故事,也证实了谢道韫的确是一位才女。其中“咏絮之才”就因谢道韫而来,此后常用作比喻有文采的女性。谢道韫一生坚贞,卢循孙恩之乱后王凝之被杀,谢道韫被赦免此后一直没有改嫁。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谢道韫,还有“咏絮之才”这个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中国古代的才女来,虽然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但整体印象是星星点点,而正史中能够列传的,就比较少见了。
像宋朝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记载的“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这样记载的,更是凤毛麟角。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她们虽是女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尚且如此聪颖,身为一个男子汉,更当时时激励警醒自己。
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这里头讲了一个故事,当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和兄弟姐妹们在一起玩耍,适逢下雪,当朝宰相谢安兴致大起,指着洋洋洒洒的雪问孩子们:“现在满世界白雪纷纷,你们准备用什么恰当的诗句来描述呢?”
这时侄儿谢郎立即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同在一起的侄女谢道韫思索一下,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她将飞雪比喻成柳絮,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典故“咏絮之才”。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谢”,就是说的魏晋时期的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
等谢道韫到了出阁的年龄,叔叔谢安做主,给她选了门当户对的王家,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了她的生活归宿。
但谢道韫嫁王凝之为妻,婚姻并不幸福。婚后不久,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谢安感到奇怪,就问道:“王郎,是王羲之之子,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
谢道韫这才答道:“我们谢家一族中,叔父辈也好,兄弟辈也好,个个都这么有名气,为什么单单出了王凝之这个蠢才呢?”
王凝之善草书、隶书,深信五斗米教,做官还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但从她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王凝之的学识是十分看不上的,可见眼光之高。
但古代讲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入了王家,那就要从一而终。所以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倒也没有发生什么变故。
在这平静的日子里,谢道韫唯一展露才华,是有一次王家主办一场重要的辩论赛。
当时辩论的一方是谢道韫的小叔子、大书法家王献之。王献之在辩论赛中渐渐落了下风,抵挡不住“对方辩友”的唇枪舌剑。
要知道,王家在东晋是何等地位,要是输了,那还不脸面丢尽?
正在尴尬的时候,谢道韫派了个贴身丫鬟,款款地走到论坛前,递给王献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愿为小郎解围”。
意思就是,我可以帮小叔子继续辩论。王献之一看,求之不得啊,马上在辩论赛场挂了一面帘子。
大家只看到帘子后面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听到她一连几个小时侃侃而谈,让本来气焰嚣张的“对方辩友”硬是找不到还击的机会,最终由裁判宣布,此次辩论由王家获胜。
这一次,谢道韫终于为王家保住了脸面。
但这种平静的日子终有结束的时候,随后的变故,把这一切都打破了。
东晋末年,爆发了孙恩、卢循起义。当时王凝之任会稽太守,他死活都不相信跟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的孙恩会谋反,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
谢道韫劝谏了丈夫几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
结果城破后,笃信宗教的王凝之,到这时候还仍不相信同一教派的孙恩会杀他,并不逃走。结果被一刀枭首,死得糊里糊涂。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
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事情也真是巧了,王凝之求神祭拜的结果是一刀要命,谢道韫这掷地有声的呵斥,反倒震慑了孙恩等人。
他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足不出户只是打理本府内务,闲暇时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