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迁都前做了哪三件事让俄罗斯死心了?
抄书的人
哈萨克斯坦将首都阿拉木图迁都到了阿斯塔纳这一事件已经成为了迁都案例中的经典。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成功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但是失败的教训跳跳都有意义。就比如说乌克兰,也玩迁都,基辅,利沃夫,哈尔科夫这几个位子循环迁都,搞得一败涂地,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而关键就在于,哈萨克斯坦在迁都之前做了三件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首先,发扬民主,“建议”俄罗斯人回到故土。1989年的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虽然是第一大民族,但是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9.7%,而第二大民族俄罗斯占全国人口的比例高达37.8%。而在哈萨克斯坦北部靠近俄罗斯的三个州(巴甫洛达尔州、北哈萨克斯坦州和克斯塔奈州),俄罗斯族人占绝对优势,比海参崴的金发碧眼还多;而北部三州的俄罗斯族人对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大玉兹三兄弟更是“目不斜视”;
既然如此,一个锅里吃饭就很难下咽了;索性,哈萨克斯坦政府,就立即“建议”俄罗斯人回到故土伯力,那边的大豆高粱大闸蟹到处都是,由于路途遥远,顺便还补发了双倍路费,这样一来很多早已经饥肠辘辘的俄罗斯人立马动身离开了哈国。
其次,出台了《移民法》,号召以前流亡在外的哈萨克族人回归祖国。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哈萨克人在苏联时期都是在苏俄号召下,去了西伯利亚、库页岛和阿拉斯加,或者种地、或者挖石油,就跟和珅的儿子发配到沙漠戈壁差不多,早就对祖国故土哭瞎了双眼,《移民法》已经发布,效果立竿见影,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俄罗斯远东几乎找不到几个扛枪的,连看在眼里的日本都蠢蠢欲动!
拒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回到哈国的哈萨克人高达100多万,加上其生育的子女,几乎占到了哈国哈萨克人口10%以上,这些人可不是文盲,最差也算是个海归,一回到哈国,就直接进入国家要职,填充近各个关键部门,玩选举公投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推行哈萨克语。先是在西部和南部七州推行去俄语化运动,所有的国家机关率先实现国语化;接着普及到北部各州,凡是需要拿工资的,要盖房子、种地的,拿养老金的,二胎补助的,都必须学习哈萨克语,很快除了极少数极端分子外,基本上都说起了哈萨克语,本身中亚民族,除了俄罗斯族长得有点像蒙古人以外,几个斯坦族人长得都差不多,大家都说哈萨克语,就显得特别和谐,国家迅速由危机四伏变得和谐安宁下来。
经过这三步之后,阿斯塔纳的办公大楼也基本上建好了,哈国把首都搬去办公也就像换了办公室一样,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