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寒江雪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是发生在《三国演义》当中的一段剧情,正史上当然也有,不过没有《三国演义》这样的安排罢了。然而,很多人都知道,这诸侯讨伐董卓的最终结局是失败了,虽然有着很强大的集合力,如果联手攻打董卓的确是有很大的胜算的,然而最终还是失败,关键还是在与各路诸侯内部之间的矛盾,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矛盾呢?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专权乱政,搞得民怨沸腾。

于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十八路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

然而,十八路诸侯联军气势汹汹而来,最后却不了了之而去,草草收场,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说起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大家可能都会想到,袁术想自己称帝、听信谗言断绝孙坚的后勤补给,袁绍与袁术兄弟内斗等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貌合神离,内部矛盾重重的原因。

十八路诸侯发动讨伐董卓之初,郑泰就曾对董卓分析认为:其一、袁绍只是一个公子哥,张邈只是忠厚长者,孔融只会高谈阔论,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决不是董卓的对手。其二、十八路诸侯中,大多数人的官职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互不服从。加之他们各自都存了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之心,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失败只是迟早的事。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即便是联军内部的鲍信也对曹操说:“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言下之意就是,联军如果不是由曹操这样的人才来统一指挥,必将失败。

后来局势的发展果然如郑泰、鲍信所料。因为袁绍家族底蕴深厚,四世三公,联军推举袁绍为盟主。结果袁绍不听曹操之言,不仅无法约束各部,诸侯们每天只在酒桌上“讨伐”董卓,驻足不前,自己也以权谋私,趁袁术派孙坚前去攻打董卓之机,任命周昂为豫州刺史,偷袭并攻占了孙坚的根据地阳城,终于导致粮食吃尽,兵众四散,讨伐董卓的义举就此不了了之,草草收场。

确实,十八路诸侯各怀鬼胎,貌合神离,内部矛盾重重等,是讨伐董卓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所以失败,除了大家一再强调的诸侯内部矛盾这个原因之外,也不应该忽略了董卓的应对之策。因为董卓的应对之策,也是导致十八路诸侯失败的重要原因。

董卓的应对之策:

1.毒杀少帝

董卓在废少帝刘辨、立献帝刘协时,原本并没有打算杀了少帝,而是改封少帝为弘农王,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便让李儒用毒酒杀了少帝。

时人对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很有意见,这也是十八路诸侯兴兵讨伐董卓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董卓把少帝毒杀了,这就绝了诸侯们重新拥立少帝之心,并使诸侯内部出现矛盾和分化——袁绍想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袁术想自己称帝,而曹操则支持汉献帝。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2.迁都长安

杀了少帝之后,董卓又动议迁都,将都城从洛阳迁往长安。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反对迁都,董卓便免去了杨彪、黄琬的官职,处死伍琼、周毖,坚持迁都。

董卓为何坚持迁都?当时,袁绍与王匡驻军河内、韩馥留守邺城,供应军粮,孔伷驻军颖川,袁术驻军鲁阳,而刘岱、张邈、张超、桥瑁、袁遗、鲍信和曹操都驻军在酸枣,形成了对洛阳东北一线的围攻之势。

面对如此情况,董卓决定迁都长安,实际上就避开了诸侯联军的锋芒,为自己应对十八路诸侯军的围攻赢得了更加广阔的后方。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3.坚壁清野

在迁都长安时,董卓随意捏着罪名处死洛阳城中富豪,把他们的财物全部没收,又强迫洛阳城中的数百万居民背井离乡,迁徒长安。有不愿意迁徙的,都被董卓下令杀死。

之后,董卓命部下纵火焚烧洛阳城内的宫殿、官府及百姓住宅,方圆二百里内房屋尽毁,鸡犬不留。又让吕布率兵挖掘历代皇帝陵寝和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墓地,搜罗珍宝,一并带走,不给诸侯军留下丁点人力、物力。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4.加强内部控制

董卓的部下徐荣、李蒙打败孙坚,生擒颍川太守李曼。董卓煮杀了他,又将所掳获的士卒用布缠裹,倒立在地上,用热油灌死。

董卓还曾设宴招待群臣,并在席间把数百个反叛者的舌头割下,砍掉手脚,挖去眼睛,放进锅里去煮,吓得与会者瑟瑟发抖,连筷子都拿不住,而董卓却视若无睹,照常吃喝,神情自若。

太傅袁隗、太仆袁基是袁绍、袁术的族人,董卓杀了他们及其家人五十余口;城门校尉周毖、督军校尉伍琼“身在曹营心在汉”,吃里扒外,董卓把他们杀了;卫尉张温暗中与袁术有联络,董卓命人将其抓到闹市中笞打而死;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因为与董卓政见不和,也被免职了。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董卓煮杀反叛者,诛杀大臣,排除异己,手段确实惨无人道,但如果我们站在董卓的立场来看,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这是在杀鸡儆猴,警告、震慑群臣不要背叛自己,从而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

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强反抗就越激烈。事实也证明,董卓试图以恐怖手段达到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不过,就当时的情况而言,董卓的这些措施,在短时间内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为他把更多精力投放在应对十八路诸侯军赢得了有利条件。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5.拉拢分化

为了应对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授意汉献帝下诏,任命刘表为荆州牧,可谓妙招。

当时,荆州境内宗党势力林立,道路不通。刘表得到诏命,单人匹马进入宜城,请来蒯良、蒯越等名士,用计引诱江南宗党五十五首领,把他们全部处斩,吞并了他们的部队,迅速平定了荆州属下的长江以南地区。

董卓任命刘表为荆州牧,实际上是在袁术和孙坚的势力范围内插入了一把刀,从而牵制住袁术和孙坚参与讨伐董卓的精力。

袁术和孙坚听说刘表平定荆州,自己的老巢都快没了,大为紧张。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袁术命孙坚征伐刘表。刘表则与袁绍结盟,并派黄祖迎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孙坚追击,黄祖伏兵从竹林间发射飞矢,孙坚中箭身亡,享年三十七岁。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董卓曾对长史刘艾说,十八路诸侯中,真正令他有所忌惮的唯有孙坚。为了拉拢孙坚,他还曾想与孙坚联姻。而事实也是如此,孙坚率部斩杀华雄,击退吕布,打败董卓,攻入洛阳,在十八路诸侯中是战果最为显著的。

孙坚死,袁绍、袁术反目,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的中坚力量死的死,反目的反目,力量被严重削弱。这一切,都源于董卓让刘表担任荆州牧的妙招。

除此之外,董卓还征召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幽州牧刘虞为太傅、前冀州刺史公孙度为辽东郡太守,也都是有的放矢。皇甫嵩当时拥兵三万驻扎在扶风,刘虞则是汉室宗亲,德高望重,在幽州、青州、徐州拥有很高的威望,袁绍等因此想拥立刘虞当皇帝。董卓任命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刘虞为太傅,既是安内之策,也是拉拢分化之策。

至于董卓任命公孙度为辽东太守,目的也很明确。冀州是袁绍的老巢、大本营。董卓拉拢公孙度,让公孙度去当辽东太守,实际上是在袁绍的背后插刀子。

讨伐董卓为何会失败?诸侯之间有什么矛盾?

6.军事对策

为了应对十八路诸侯联军,迁都长安之后,董卓并没有马上跟着逃往长安,而是亲自坐镇洛阳,又派董越驻醒池,段煨驻华阴,牛辅驻安邑,其余诸将、校尉分布在各县,以抵御十八路诸侯联军。

与此同时,董卓还采取“枪打出头鸟”之策,重点打击那些敢于率先向自己发难的诸侯军。孙坚率先出头,率军驻扎在梁县以东,董卓派部将徐荣打败了孙坚。王匡驻在河阳津,董卓派军袭击,大破王匡军队。

曹操也想出头,率军向西准备攻占成,结果他的军队行进到荥阳汴水,董卓又派徐荣打败了曹军。在此次战斗中,曹操本人还被流箭射中,所骑的马也受了伤,差点丢了性命。

我们前面提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失败,主要原因之一是都存了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之心,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而他们之所以存有这样的心思,实际上与董卓“枪打出头鸟”的策略不无关系。

总之,董卓虽然是乱臣贼子,是历史上的大恶人,但客观来看,他在应对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自己的策略上,还是很有成效的。如果不是后来祸起萧墙,被王允从内部阴了一招,董卓专权乱政,恐怕还没那么快结束,天下大势往何处去,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