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是什么名族?穿青人属不属于56个民族揭秘
依舊醉亽
说到名族的丰富性小编觉得我们大中华还是顶呱呱的,前前后后整个所有少数名族算下来应该有接近56个了,56个名族56朵花的歌还在耳边萦绕了,但是最近在网上有出现一则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一支神秘的名族出现了,这个名族就叫“穿青人”,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名族呢?算不算这56个名族中的一个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穿青人当然是属于少数民族的,并非汉族,而穿青人也不属于56个名族中的一个,所以关于他们的争议非常的大。
一般认为我国可能还存在了许多未被识别的民族。于是,就有许多群体热衷于将自己申请为“第57个民族”……这里面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穿青人
由于穿青人的不懈争取(甚至于他们认为自己不能被视作独立民族就是一种耻辱),最新进展就是在身份证民族栏上得以写上“穿青人”。
不过就如同一个网友所说的,汉语无法正确区分race、nation、ethnicgroup、tribe等词的涵义,才导致了我们对“民族”的识别和认知太弱,这是产生“穿青人”等群体争取“少数民族”头衔的根源问题。
官方态度:从否认到承认
“穿青人”的问题并非近年才有的,早在建国初民族政策伊始,西南许多地区被压迫的族群纷纷提出自己的族名,主张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以期得到民族平等的政策。“穿青人”提出的族名就是“穿青族”或“青族”。然而由于“穿青人”本身群体不大,大家对他们的识别也不够明确,这个问题就被搁置下来了。所以在1955年版本的《贵州省穿青人的民族成分问题调查报告》(以费孝通为首的调查组所撰)中,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
▲图片转自百度穿青人吧,信息不详
在1955年本报告里,认为“穿青人”不足以成为独立民族的理由我自己梳理了一下,该报告网上有,大家可以自己搜索,里面理由比较详细——“穿青人”是明初的汉人移民集团,长期与当地汉人(称“穿蓝”混居),表面区别小,并且周边其他民族也视作其为特殊汉族,也没有独立的民族语言,一直未能形成独立民族。并且,由于“穿青”与当地汉人“穿蓝”有矛盾,所以他们既不否认自己是汉人,又不愿与“穿蓝”同一民族。
而到了80年代的相关“穿青人”调查里,1955年的结论被全盘推翻。在1986年《贵州省穿青人民族成分重新考察报告》则认为“穿青”是一个单一民族,不是汉族。
▲穿青人申请单一民族的媒体报道照片
80年代重启“穿青人”话题的原因在于“穿青人”自己的不停主张,于是基于“依靠少数干部、知识分子提供的信况多……偏信于穿青人家谱记载的事实,没有广泛接触穿青干部和群众,没有对穿青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民族意愿等全面调查”等等理由,这个民族成分调查就被重启了。
于是,推翻的理由是这样子的(网上有1982、1986两个版本报告,详情大家自己去找吧)——虽然民族语言不一定有独立性,但是对于周边民族而言已经有识别性了,风俗的问题也一样。并且“其民族意识与民族感情十分强烈”,当地汉人对“穿青人”还有辱称。“穿青人”自己家谱说自己是移民集团也是不可信的,与当地汉人的关系都是敌对的、隔绝的、被压迫的、被强制同化的,但“由于民族传统意识浓厚”,所以表面特征虽然削弱,但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更加牢固和强烈”。
▲图片转自百度穿青人吧,信息不详
其实,从论证角度不难看出,1955费孝通工作组的调查,相对还是客观的,从构成独立民族所需要的一些要素出发进行了调查。而80年的,从重启调查到最后的报告都过分强调了“穿青人”的意愿。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有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而民族愿望更不能简单到只剩下我要成为单一民族。
更何况,80年代时与“穿青人”人数相仿、居住区相近的“屯堡人”,后来被认定为汉人移民集团。现在屯堡人还是挺安之如怡的,人家现在搞旅游呢!
民族服饰:穿什么真的重要吗?
由于“穿青人”的族名,导致许多人以为她们的穿着很特别,其实我们拿后来被认定为汉族的“屯堡人”对比一些就知道了。
▲穿青人
▼屯堡人
此外,一些“穿青人”所强调的自己特有的服饰特征,在稍微有传统服饰常识的人看来,也是非常普通的早期汉族特点。
比如,妇女们的“三把头”,相关新闻里是这样写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数百年来造就了穿青人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比如穿青妇女特有的三把头,穿青人规定妇女不能轻易剪发,但长发在日常劳作时很不方便,因而要挽两三个发髻才能将头发完全固定住,久而久之,这种三把头成为穿青妇女独特的标志”
▲穿青人的三把头,图片转自百度穿青人吧
可是“三把头”从名字到样式,都是最具特征的汉人女子发式,直到现在,客家人都还有上年纪的人在梳(《客家髻鬃:汉家女子“三绺梳头”的发髻遗风》)。并且,早在明代就有“三把头”的记载,这种发式很古老,如果非得说,不过做成了费孝通对于“穿青人”来自于明初汉人移民集团罢了。
▲右图是我自己不用镜子随便抓的三把头,使用的台湾客家人的方法
而且,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客家人是怎么穿的,大家就会发现,不过是一些相对封闭的地区的族群,在服饰上回更为滞后地反应了早期一些的特点罢了。
▲客家人
▲光绪年间老照片
由于一般人对于服饰的记忆都比较短暂,身处于都市的我们对于偏远地区的认知也极为有限,其实只要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不仅“穿青人”的服饰没什么特别之处,连一开始和“穿青人”一起申报少数民族现在又标榜总计是明朝人打搞旅游项目的“屯堡人”,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区别都不大。
民族识别:写了难道就有用?
其实有许多身份证上写着非汉族的人都有会一个疑问,我身份证上的民族真的有用么?我说的当然不是各种民族政策,而是你写了X族,但是你不会说一句民族语言、家里也早已不在遵循民族习俗、你甚至要百度才知道民族历史,你和周围的汉族同学、同事根本无异了,那你还是X族的人么?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汉族同样存在。有人问我,你觉得汉族的民族服饰是什么?我会反问,重要么?哪怕你现在很努力地硬掰一个出来,这个服饰也一定不具备实用性了,它的根基不会多牢固的。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叫“现代民族”的泥沼之中,洋不洋,中不中,只是因为服饰太具备识别度,才会被我们一遍遍拿出来说而已。
说回“穿青人”,由于这群人实在是闹得很凶,与费孝通等主张他们是汉族的民族专家甚至快成了仇敌关系。对于这些的心理,这些民族专家是这样解释其心态的:“……逐渐形成所谓穿青人和穿兰人的对立。解放后,穿兰人登记为汉族,穿青人因怕吃亏,不愿登记为汉族,希望被认为少数民族,从而得到照顾。”
民族不是闹情绪,一群人光有强烈的自己为XX族的情绪是不够的,我相信如果闹可以成立一个“二次元族”,分分钟都可以通过了。只是众所周知的原因,维稳是第一位的,所以身份证才能被搬出来罢了。
这段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如果你承认了自己没有语言、没有文字,没有可以说服民族学家你是一个单一民族的证据,你就不要主张自己是个民族。不然,广大学子都要问了,我成绩没有及格,你为什么不让我上北大清华?逻辑不通顺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