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简介 战国儒家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饮风而醉
对于孟子,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战国时期人,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是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人,被元朝追封为亚圣,位列于中国古代十大圣人中,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认识一下。
一、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宣扬“仁政”,是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他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在诸国战乱中,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孟子也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在这种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1、游说各国
45岁前,孟子带着弟子开始出游各国,他第一次来到齐国,但他的“仁政无敌”主张并不被齐王看中;前329年左右,孟子来到宋国,他在这里遇到了腾国的滕文公,后来继位后,孟子来到腾国,虽然在这里孟子受到重视,但他知道滕国的自身都难保,根本谈不上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前320年,孟子离开腾国,来到魏国,此时孟子已经53岁了,他在这里依然不受重视,孟子的观点被梁王认为是空泛的道理;前318年,孟子再度来到齐国,他受到了礼遇,但齐宣王只当孟子是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并没有采用他的进言,孟子愿望落空,再度离开了齐国,前往宋国。
在宋国,孟子反对言“利”,主张讲“仁义”,但依然不被宋王采用;不久,孟子便离开宋国到了鲁国,可因为鲁国有人说了孟子的坏话,所以孟子受到了鲁王的冷落,此时孟子已经六十几岁,便回到老家邹国,不再出游了。前289年,孟子逝世,享年83岁。
2、孟子的代表作
孟子一生的经历很像孔子,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权者的款待,但他的政治主张却不被接受。孟子晚年在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孟子的故事
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在生活中是非常讲究礼仪的,平时就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他也因此差点休了妻。相传,有一天孟子回到家里,看到妻子岔开两条腿坐着,姿势很是“豪放”。孟子瞬间觉得脸上无光,便找到母亲说:“我妻子不讲礼仪,我要休了她。”
但孟母却说是孟子无礼,因为《礼记》上说,在将要进屋时,要先问问谁还在屋里,以防止别人没有准备,而孟子回家是直接进门,而且走路又没有发出声音,因此才看到了妻子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孟子没有礼貌,不是妻子没有礼貌,孟子被老母亲一顿怼,感觉自己理亏,再也不敢提休妻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