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燕为什么打不过王翦?项燕是怎么死的?
中国好小伙
战国末期,楚国地域广阔,实力强大,甚至曾经出过一个“楚王问鼎”的故事,意在表明楚王拥有取代周天子称霸天下的野心。而我们也知道,最终统一的是秦国,那么作为秦国一方,楚国自然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秦国李信败过一次之后,又派出了老将王翦,王翦与楚国大将项燕作战,项燕虽然才能不弱,却还是输给了王翦。为什么项燕会打不过王翦?项燕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
项燕(?—前223年),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人,项燕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后用为姓氏。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王翦攻取楚国陈以南至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王翦因势而变,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楚军以为秦军将长期驻守新占领土,于是撤军东归。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楚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结果大败,项燕在兵败之下自杀。秦军乘胜攻占了楚国大片地域。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自伍员伐楚后楚国就日薄西山,楚国政权掌握在世袭贵族手里,这样造成君弱臣强的局面,平民即便是有才能没有后台也很难在楚国立足。秦国政权掌握在新贵族手里,落后的制度挑战先进的制度当然输多赢少。即便是楚人骄悍,但当权者无能是改变不了大局的。单说项燕能力也不比王翦。
项燕是怎么死的?
项氏一族,在如昙花一现,刚刚闻名就被残酷的历史翻过。和项羽,这两个名字,终究为项氏挣得尊严,是裱得门楣,上得台面的项家子孙。
项羽因而名垂青史,其善战之名,千古流传,几欲掩盖其祖父项燕的名声。项燕不是孬种,在末世之年,算得名将,也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宗教式的人物,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用的也是项燕的名头。那么,项燕到底能不能打呢?他又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225年,东征西伐,在大秦铁蹄下一个个的倒下,韩赵已灭,魏国也在猛将的十万大军下,水灌大梁,魏王请降。楚国的边境也屡燃战火,魏国已灭,秦将和蒙恬20万大军向楚国进军。两将皆为猛将,大军势如破竹,数座城池被攻下,楚国岌岌可危。
此时的楚国王室,仍然纠结于是战还是降,眼见的三晋之地已为秦域,楚国若与之相抗,必是凶多吉少。况且,楚国经历几代羸弱之主,已然脆弱不堪,国内拿得出手的将领实在少的可怜,唯独有个项燕。
项燕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与攻势正旺的秦军正面相抗。而是驻守项地,等待时机。李信在攻下几座城池后,率军西进,想与蒙恬部会合后全军南下,正好饶到了项地附近,却未曾想到还有个项燕。这里可以看出,项燕在当时璀若明星的将领中,并未入秦军法眼。这更是秦军的最大失误,不仅忽略了项燕,更是为秦国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项燕趁机尾随在李信的军队后,三天三夜不休息,从后方偷袭李信,大败李信的军队,攻入秦军的两个营地,斩杀七个都尉。李信率残部逃回秦国。这或许算是楚国灭亡前最大的一次胜利,也难怪经此战而后,项燕在楚国名声大振,被授予军中之上权柄,掌管楚国全部兵力。
公元前224年,为报败军之仇,更为震慑北方齐燕,秦国大将王翦又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大军驻扎在楚国边境,随时待命。这个王翦的狡猾之处,在于他也学会了项燕的战术,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是用的等字诀。
项燕率楚国精锐之师,迎战王翦,却不曾想数日挑衅,王翦竟似不闻不问,秦军们就在营地好吃好喝,似乎根本不想跟项燕打。数日而后,项燕见在王翦处讨不到好,也是犯了轻敌之过,后方虚空,就率军东进,却被王翦来个背后突袭,楚军溃败,连连撤退,项燕虽拼死奋战,却也难逃宿命,在混乱中战死殉国。
项燕之死,楚国的抵抗之心,已然全无。本想割地求和,奈何如今,集数国之力,非往昔可比,怎么可能接受楚国的求和,一鼓作气,打进楚国王都,楚国于此灭亡。,可算是最后一颗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