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袁绍不肯迎接汉献帝?袁绍想要扶立的皇帝是谁?
爱你依旧
东汉末年,袁绍本是最有实力称霸甚至统一的人,讨伐董卓的时候,他也是公认的联盟盟主,看似辉煌到遥不可及,后来却还是败在曹操手上。然而在董卓死后,他却没有迎接汉献帝,反而将这个机会留给了曾经的好友,后来的对手曹操,而自己想要立的皇帝却是另有其人。那么,为什么袁绍没有迎接汉献帝?他想要立的人又是谁呢?
袁绍身为士族门阀集团的代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联军的盟主,他意图拥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正是为了借助刘虞当时在河北乃至天下隆高的政治声望,以此直接否定被西凉军阀董卓一党控制的汉献帝的正统地位,更可以变相地”奉天子以令不臣“,实现自己称霸天下的野心。曹操在《嵩里行》里写道:“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便是称私自刻玺的袁绍,和他那个自称为帝的弟弟袁术,实为一丘之貉。
幽州牧刘虞,为人信义,施政宽仁,爱抚百姓,甚得人望,是当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士,也是威望最高的汉室宗亲。他在汉灵帝时就官拜太尉,其后又被加封大司马、太傅,都是三公级别的高官,位至人臣之极。此外,刘虞的最大弱点是不善战事,和麾下大将公孙瓒貌合神离,控制不住幽州精锐兵马。袁绍便亦可借拥立之机,将势力深入幽州,甚至将“幽州突骑”这一天下最精锐军队,兵不血刃地纳入掌中。
二百年前,汉光武帝刘秀孤身单骑入河北,就是迅速掌控了幽州十郡的两万突骑,便能在半年之内扫平河北,三年内攻破洛阳,立国称帝,更持之以平定整个天下。汉光武帝刘秀:“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
汉献帝刘协为关东诸侯共同声讨的”逆贼“董卓所立,废掉了此前的合法皇帝汉少帝刘辩。所以如果能否定汉献帝的统治合法性,则群雄讨董事业便更加名正言顺。而汉献帝最大优势便在于董卓杀害汉少帝后,他便是汉灵帝在世唯一的儿子。然而这并不是不可以质疑的,因为汉灵帝自己的血脉就不够高贵。
东汉王朝的皇统,从第八任皇帝,汉冲帝刘炳(第七任皇帝,汉顺帝刘保之子)早夭后,就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父死子继了。之后的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全是在皇帝无子,皇嗣断绝后,由宗室被选中继承大统。
刘缵即位前为乐安王刘鸿之子,刘志即位前为蠡吾侯,汉灵帝刘宏即位前身份最低,仅仅是一个解渎亭侯,凭着他是东汉第三代皇帝汉章帝之子河间王刘开的后嗣,被外戚窦氏从万千宗室中选中即位。而他的血脉,和皇族真正两大嫡支(汉章帝—汉和帝—汉殇帝,汉章帝—孝德帝—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都已经相隔甚远了。
刘虞则是东海王刘疆的后人,刘疆本是东汉王朝第一任皇太子,刘秀的嫡长子,汉明帝刘庄的兄长。他的母亲郭皇后失宠被废,改立了刘庄的母亲阴丽华为皇后,也让刘秀实现了寒微时”娶妻当如阴丽华“的平生夙愿。刘疆原本无过,因其母被废而不自安,自请辞太子位,改封东海王,天下莫不惜之。此后刘疆恭让谨慎,和汉明帝兄恭弟友,安度一生,为两汉贤王之典范。
所以刘虞身为刘疆的子孙,当然是同样有皇位继承权的。以他的隆高名望,如果愿意和袁绍合作,便等于得到了士族门阀代表和关东最强军阀的双重支持。那么本身即位流程确实不够合法,实为董卓弑杀其兄长而强行拥立的汉献帝,怕是很难坐稳皇位了。
企图拥立刘虞,不认可汉献帝刘协的皇位合法性,正是袁绍苦心孤诣策划,谋夺汉朝江山的一个阴谋。只是刘虞为人正直,心怀忠义,坚决拒绝了袁绍的建议,此举才未果,让袁绍碰了一鼻子灰。刘虞更不顾公孙瓒反对,派数千骑兵南下,打算西进关中勤王,把汉献帝从西凉军手中救出。然而这支幽州精骑却被袁术扣押并收编,也加深了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
两人彻底翻脸后,公孙瓒火并刘虞,将他杀害,强加的罪名便是“和袁绍图谋篡位”,幽州百姓听闻他的死讯,莫不流泪,(“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
公孙瓒由此人心大丧,刘虞旧部鲜于辅、阎柔等人,在他儿子刘和率领下,联合塞外乌桓、鲜卑部族,又与袁绍联兵报仇,在潞北之战斩杀公孙瓒军四千余人,鲍丘之战斩杀公孙瓒军两万余人。幽州方面的同室操戈和开门揖盗,也让袁绍得以极大削弱其争霸河北的最大敌手公孙瓒,奠定了吞并幽州、统一河北四州的基础。这又是当初他拥立刘虞不成的意外之喜了。
此时袁绍,为天下第一大势力,可说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指掌。用曹操儿子曹丕的话说,是“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
官渡决战前,他甚至连名望重于海内的经学大师郑玄也带在军中,只等扫灭曹操,掌握汉帝,便能顺天承运,代汉登基。在这个时候,谁又能想到,这竟是一条兵败身死,家破人亡的不归之路呢?或者他和公孙瓒的相继败亡,亦是冥冥中害死刘虞的报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