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髦没能杀掉司马昭?曹髦是怎么死的?

比目吻年

司马昭虽然野心极大,但是最终也还是没有称帝,他还在世的时候,废掉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皇帝,地位可以说就等同于东汉末年的汉献帝了,即便有再强的治国之才、雄途伟略,手中没有任何权利,都是没有用处的。曹髦也曾经想要刺杀司马昭,可他为什么没有能够杀掉司马昭?曹髦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

为什么曹髦没能杀掉司马昭?曹髦是怎么死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我们都听过,此话用来表达一些人的阴谋和野心。我们知道,自从高平陵之变后,曹家的军政大权尽数落于司马家手中,从司马懿、司马师之后,到了司马昭这里,司马氏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此时的皇帝则是曹髦,曾经曹髦妄图杀害司马昭,但无奈最终计划失败,导致自己的小命也丢了,那么聪颖的曹髦,为何不能将司马昭除去呢?

公元254年,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决定,把当时的魏帝曹芳废掉,而后立曹髦为帝,而曹髦此人除了擅长诗画之外,在当皇帝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位有为的帝王,即便曹髦被拥立的时候才14岁。当时年仅14岁的曹髦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是被司马氏所控制,为了重振曹家的声威,曹髦可以说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去拉拢一拨人过来,即位后不久,曹髦就派人出去了解各地的民风和民俗,并在皇宫内部大兴节俭之风,多次下诏,对那些在战场身亡的将士,还有那些受到战火摧残的家属和地方表示亲切的慰问,当然,曹髦这一系列的举动没能瞒过司马氏,为此,他们威逼曹髦赋予他们“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等等一系列的权利。

为什么曹髦没能杀掉司马昭?曹髦是怎么死的?

时任魏国皇帝的曹髦见司马氏如此专横,心情肯定是很不爽的,但无奈打又打不过,只能作诗《潜龙》一首,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极度不满,当司马昭见到这首诗的时候,顿时勃然大怒,因为此诗中把曹髦自己比作了龙,而司马氏则是泥鳅、鳝鱼之类的,而此时年幼的曹髦被司马昭的怒火吓得浑身发抖,而司马昭见他如此,冷哼一声,便扬长而去。

后来司马昭以他们父子对魏国有大功为理由,反复的勒索曹髦,要求给他们封赏,要各种各样的权利,而曹髦每次都是沉默不语,最后被逼得没有办法了,来了句“那就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吧,你爱咋样就咋样”,而司马昭则是对曹髦这句话大加利用,官职从大将军升为相国、再到晋公,一直升为了晋王,可是司马昭依然对此不是很满足,曹髦见状,又多次赏赐司马昭许多金银珠宝,但司马昭每次都是一副看不起的样子,而后拒绝了这些赏赐,而曹髦心中也非常的明白,无论怎么赏赐司马昭,都是无法满足他心中的野心的,他知道司马昭是希望自己把帝位禅让给他,最终甚至有可能逼着自己禅让,就像当初曹丕做的那样。

为什么曹髦没能杀掉司马昭?曹髦是怎么死的?

一日上朝,司马昭当众侮辱了曹髦,下朝之后的曹髦满肚子的火气,这皇帝当得真憋屈,当众被臣子羞辱了,自己还没有任何办法,被迫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的脸上笑嘻嘻。回到后宫的曹髦召集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人一起议事,期间曹髦说,司马昭篡位之心已经很明确了,而我不能就这么等着他来篡位,我们必须主动去讨伐他,尚书王经却出来唱了个反调,说司马昭大权在握,而且时间已经很久了,你想杀他,但你手中却没有一兵一卒,希望曹髦能够多考虑一下。

而此时的曹髦一听,把讨伐司马昭的诏书丢在地上,说自己再也无法忍受这种苦逼日子了,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即便一死,何况到时候死的是谁,这还真的不清楚,曹髦说完就拔出宝剑登上马车,领着宫中侍卫和奴仆三百余人,向司马昭的府邸而去,途中,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带着数千卫兵过来,气冲冲的曹髦高声喊道:“我是天子,你们想要弑君吗?”此时的卫兵们都不敢上前阻止,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两难之下只得往后退,但贾充却大喊:“司马公养你们的用处,就是为了今日之事”,而此时贾充手下成济,绰戟在手问到,是杀了他们还是活捉,贾充答曰:“只要死的”,随后曹髦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司马昭见到后,假惺惺的哭了一会儿,而后上报朝廷,告知给了诸位大臣,随后就立了曹奂为帝。

为什么曹髦没能杀掉司马昭?曹髦是怎么死的?

那曹髦为何不能杀死司马昭呢?其实仔细一看,曹髦的处境不就跟当初的汉献帝是一样的吗,而且从博弈的双方来看,曹髦甚至还不如汉献帝。汉献帝当初在皇位上各种隐忍,反复谋划暗杀朝中大臣,人家至少有30年的时间来翻盘,即便汉献帝一次都没有成功,但起码最终还是善终了。

反观曹髦,到底还是年轻人,不喜欢忍辱偷生,一拍脑门就去送死了,并且发动进攻的时机也没有选对,如果精心选择刺杀时间,那么曹髦碰到的人可能就不是贾充,而是司马昭本人了。

人们都说“小不忍则乱大谋”,隐忍是一种智慧,你看司马懿忍了大半辈子才有了个篡权的机会,而曹髦则是忍不了。其实就拿隐忍来说,本身并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反之,隐忍则是一种大战略的体现。

为什么曹髦没能杀掉司马昭?曹髦是怎么死的?

曹髦虽死,但他却为曹氏争取了足足4年的缓冲时间,这段时间内,司马昭称帝的野心因为迫于舆论和道德的压力,使之毫无进展,但同时也可惜的是,曹氏也没有了可以一挽狂澜的大才,白白浪费了曹髦用生命换来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