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军队如何解决后勤问题?把马直接当粮仓
刺破
蒙古帝国能够一度成为全世界版图最大的国家,就是因为蒙古军队在当时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蒙古军队从编制到装备再到部署基本上都是最先进的存在,而且他们解决了一个以往远征军会出现的难题,那就是后勤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古代军队打仗,都会把对方的后勤当做一个攻击重点,只要切断补给那前线的士兵立马就会陷入被动。蒙古军经常要远征,那他们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的呢?
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大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西征,打得欧洲时至今日仍心有余悸。蒙古骑兵在军事编制、战略战术上的先进性让欧洲人大开眼界,但却为一事大伤脑筋。
蒙古人竟然可以“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焰火”,又加之根本见不到后勤辎重部队,以致于长期以来欧洲人都将其视为茹毛饮血的野蛮人。法国人还特意将一道凉拌生牛肉的菜取名“鞑靼牛肉”。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罗马教廷不断派遣传教士东来。其实道理很简单,蒙古人的生产方式是游牧,军事作战必然带有浓郁的游牧色彩。
与草原恶劣的环境斗争了上千年,蒙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迁徙方式。根据季节的变化,蒙古人寻找冬、夏两个牧场轮流放牧,有些四季分明的地方甚至还会有春、秋牧场。
蒙古军队的行进与他们的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成吉思汗远征花剌子模时,专门叮嘱托雷要在“严夏之前回来”,旭烈兀征波斯时也是利用“夏道”与“冬道”交替行军的。
蒙古人使用的“铁蹄马”比起西方马匹来说矮小很多,速度也慢了很多,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对草料要求非常低。蒙古出征时不需要像其他军队那样携带大量谷物和蒿草,只需要根据季节变化规划好路线即可。
对蒙古人而言,马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生产和军事上,同时也是他们重要的生活物资。宋代赵珙在《蒙鞑备录》中记载:
“鞑人地饶水草,其生涯,饮马乳以塞饥渴,凡一牝(母)马之乳,可饱三人。进出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
马可·波罗也在他的游记中说道蒙古人对马奶的热爱,还将其制成马奶酒。“鞑靼人饮马乳,其色类白葡萄酒,而其味佳,其名曰忽迷思。”刚挤下的马奶可以趁热喝,凉了会凝固成糊状。蒙古人将马奶装入特质的皮革袋子中,再次饮用时只需灌水融化即可。
这种极度节俭的饮食结构让蒙古大军紧靠马奶和沿途狩猎就能维持基本生活。在某些危难关头,蒙古军人还会饮用马血。蒙古第一次西征时,3万大军穿越了号称“死亡之地”的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谷地。
在4000多米的海拔和一丈多高的积雪中行军,蒙古军人为了取暖,会用小刀割开马的血管,马血温暖他们身体后再将伤口闭合。在危难时刻,蒙古大军还会破例杀马食肉。
蒙古军队杀马的方式比较独特,他们会在马的第四和第五根肋骨之间开洞,用兽骨制成的管子插入马的肺脏。管子的另一头是用牛羊膀胱制成的气球,空气通过兽管进入肺脏后,马会立刻死亡。这样处理的马肉质鲜美、利于保存,而且肉量增加很多,一匹马可解决300人的吃饭问题。
马作为军需供给的主要来源,不需要特别的装备来运输,从而节省了浩繁的军费开支,还大大提供了部队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横扫世界,靠的就是这种简单、高效地后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