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称儿子为“犬子” 称女儿为“千金”?

不懂我的爱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穷养儿富养女,就连古人称呼自己的儿子都叫犬子,女儿叫千金,可见这待遇差距还是挺大的。不过这也体现出了古人对于儿子的期望和要求更高,毕竟古代只有男人有出息了,一家人才有办法过上好日子,所以一定要把儿子的能力给培养出来。不过“犬子”和“千金”的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次就为简单讲讲这背后的典故,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为什么称儿子为“犬子”,称女儿为“千金”?

关于“犬子”这个词,最早出自于《史记》,其根源要追溯到汉代著名文学家、汉赋四大家之一的司马相如的一些典故,其实,“犬子”这个词是司马相如的小名。

故事由来:

司马相如年少天资聪明,学问高,并对读书、弹琴等方面的技能也是很好掌握,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学也非常的高兴,可父母最担心的是司马相如从小体弱多病,古人迷信,父亲老怀疑他被鬼魅之类的东西缠上了,于是,就给他起了小名“犬子”,正印证那句话——贱名好养。

10寒窗并没有白费,少年司马相如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25岁创作了一篇《子虚赋》,只是时任皇帝汉景帝刘启对诗词歌赋并不感兴趣,直到141年,有幸被继位者汉武帝刘彻看到,对司马相如的才华大加赞赏,并立即召见,并封为“中郎将建节使”的官职。

此后,司马相如相继创作出了《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优美的文章,让自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司马相如有一个小名叫“犬子”的故事,也被人们挖出,古人也是有“追风”的,人们附庸风雅,纷纷效仿,用“犬子”这个称谓称呼自家孩子。

古人为什么称儿子为“犬子”,称女儿为“千金”?

而“千金”一词同样来自《史记》,跟南梁文学家谢朏有出入。

谢朏很小的时候被称作神童,对文学造诣天赋极高,常常能出口成章。父亲谢庄对他更是疼爱有加,很多时候外出喜欢带着他,某日外出游玩,父亲对谢朏说:咱们把美景也感受了,你能不能写一篇游记让我瞧瞧,看看你最近诗文功夫长进了没有?谢朏点头答应。

酝酿片刻,一气呵成,一篇数百字的游记书写出来,谢庄看后,大赞儿子的文采。谢庄又怀疑自己看走眼了,于是,他拿着儿子的文章,和儿子一同来到宰相王景文家中,请宰相过目。

宰相看过文章,大赞谢庄说:此儿真乃神童,必成大器,让你们家享受富贵荣华。谢庄听完,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摸着儿子的后脑勺说:真吾家千金……

用“千金”来形容人的故事,它最早形容的不是女孩,而是男孩。之后才慢慢的演变来形容女孩,不过在古代能用“千金”来形容的,都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同时还有了“千金女万金郎”的说法。

古人为什么称儿子为“犬子”,称女儿为“千金”?

自己的儿,自己的女,都是亲生的。长大了,就区分开了。儿子再笨再皮再不争气,是要"养儿防老″的,要"恶"养,"穷"养,"狠″养。要不,会不听话,跟着别人跑,以后的事,就是白养了。称犬子就是压着肩养。君不见左肩上那一点下去,就成太子了,当了太子养,吃不完兜着走,自古娇子无孝。因此,养儿要狠心,当狗儿对待,长大有出息,父辈才衣食不愁,活得有尊严。

而女孩呢,不管承认与否,是要出门嫁人的,是给别人家挣家添子添财(才)的,为了她过门后有教养,孝公婆,善邻里,在娘家时要"善"养,"富"养,"宽"养,这样的"千金",人家来求踏破门槛,求过去的女儿,到了婆家才有尊严。所以,称呼这种形式,必须包涵真善美的品德,方才是父母善养女儿的目标。才有幸福一生的保障。

古人为什么称儿子为“犬子”,称女儿为“千金”?

在这种氛围之下,中国人自然也是养成了讲究礼节的习惯,这在人际交往中特别能体现。就像这个问题所提的一样,一个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对于自家的人和物一般要用谦虚的称谓,简称谦称,如称自己为“在下”、“不才”、“鄙人”等,

即使对等级低于自己的,也最多自称“愚兄”,而对自己的儿子呢,当然更是趋于贱称,如“小儿”、“犬儿”、“犬子”、“小子”等,女儿则是“小女”、“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