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包青天斗了一辈子的庞太师是好人 原型其实是张晓佐(4)

柔洁郎

跟包青天斗了一辈子的庞太师是好人 原型其实是张晓佐

后来张尧佐升任户部侍郎。就发生了唐介直谏的那件事。当时的谏官对于外戚出身的人担任中央职务非常忌惮。坚持要外放张尧佐为节度使(宋朝节度使和唐朝可不一样,基本没有多少实权)。结果仁宗一时脑子短路,说了个“节度使是粗官”。结果唐介堵上一句“太祖太宗都曾经当过节度使”。此后,张尧佐虽然又担任了多个职务,但是基本都是闲置。死后追赠中书令、清河郡王、谥号景思。

跟包青天斗了一辈子的庞太师是好人 原型其实是张晓佐

张尧佐死后,又发生了唐介一句话给仁宗顶的一溜跟头那件事——仁宗说“你们以前言过其实了,都说张尧佐是杨国忠,朕要是用他,就会变成唐玄宗,其实哪有那么严重。”唐介马上回话道:“对,确实言过其实了。用了张尧佐,也未必会出乱子。可一但出了乱子,陛下就不如唐玄宗。唐玄宗歹有儿子能收拾河山,陛下有儿子吗?”

跟包青天斗了一辈子的庞太师是好人 原型其实是张晓佐

顺便说一句,张尧佐的谥号是“景思”,这两个字前一个字是美谥,而后一个字则不是。景的含义是“布义行刚”。而思的含义,虽然有好几种,但是这里取的意思,显然是“追悔前过曰思”。宋朝当时的大臣,认为张尧佐恋栈权位,因此不肯给他两个字都是美谥。其实,大臣有几个不是“恋栈权位”?主动交权回家养老的,又有几个?近乎苛刻的要求张尧佐,其实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有什么缺点。是因为他是“外戚”。

跟包青天斗了一辈子的庞太师是好人 原型其实是张晓佐

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这位“庞太师”,其历史上也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但为何小说戏剧对其抹黑如此之严重呢?这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央集权的必然,藩镇,后妃/外戚,宦官,这些对于封建王朝统治地位有威胁的政治因素必然会被打压,自明代以后中央集权逐渐达到顶峰,外戚,后妃干政现象几乎断绝,宦官也沦为皇帝的统治工具而非唐代那般完全把持朝政甚至达到肆意废立皇帝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