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径流特征有哪些?
晚风凉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东北部,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于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那么澜沧江径流特征有哪些呢?
澜沧江
1、河流补给:在河流补给的动态特征方面,澜沧江上游地区属地下水一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高原面上有寒冻风化层和较厚的草甸层,渗透作用强,冰雪融水多渗入地下,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春季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秋、冬则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两者约各占年河川径流量的50%。河川径流年际变化缓和,年内变化与气温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如河流最高水位的7月、8月,也是该区高温、多雨时段。澜沧江中游雨水补给成分逐渐增大,河川径流属雨水一地下水混合补给类型。但因两岸山地海拔5500~6000米,有终年积雪,两岸短小的支流仍属冰雪融水补给类型。澜沧江下游流域主要为亚热带、热带气候,雨水补给居主导地位,愈向下游,径流年内分配愈集中,秋季径流较春季多。
2、径流时间变化:旧州水文站以上地区,受冰雪融水补给作用,河川径流年内变化相对和缓,枯季(11~次年4月)年径流总量的比例小于20%。旧州站到金边区间的广大流域区,河川径流年内变化主要受西南季风降雨控制。年内、年际非均匀变化明显,且支流大于干流。在金边以下区间,因受洞里萨湖的枯季调节和潮汐影响,河川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相对和缓。在越南三角洲地区,9月河川径流量较3月季风降水开始前约增大30倍。河川径流的丰水期、枯水期变化特征是:澜沧江流域的旧州站以上的地区,流域狭长,水面积小,汇集水量少,径流年际变化主要受上游来水影响,其丰水、枯水出现的年份大多数也是同期的;旧州站以下,随支流增多,汇集水量增大,下垫面的气候条件差异性大,其丰、枯水年出现的年份有所不同。下湄公河流域,丰水年径流量为平水年的110%稍多,而枯水年则尚不及平水年的90%。丰、平、枯水年的分布情况在万象大约是25%、50%、25%,在桔井为20%、60%、20%。
3、径流空间分布:河川径流的空间分布除受降水这一主导因素影响外,还与下垫面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等密切相关。因此,其空间非均匀变化较时程分配复杂多样。总的分布规律是:流域单位面积拥有水量下游大于上游,左岸(迎风坡)大于右岸(背风坡);高山峡谷区的谷地属少水区;呵叻高原是最突出的少水区,也是全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最小区。桑河流域是最大丰水区,也是全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最大区。
4、流域径流分布:六个流域国对湄公河水量贡献大小排序是:老挝、柬埔寨、泰国、中国、越南、缅甸。按一级支流划分,最大来水区是桑河流域,占总径流量4750亿立方米的16.7%。以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计算,平均径流模数为58.64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按一级支流流域统计,全流域最大单位面积产水量是南屯河,为172.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最小是蒙河,为23.8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前者为后者的7.2倍,均出现在下湄公河中游地区。在澜沧江流域,最大值在门巴罗河,为63.0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最小值在色曲河,为24.0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前者为后者的2.63倍。反映了全流域河川径流的沿程变化和各区间的增量变化。
以上就是对于澜沧江径流特征有哪些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