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 造福人类
全胜子
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无数种类的植物和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赖其生存。湿地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抵御洪水、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在发挥巨大生态功能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如粮食、肉类、鱼类、药材、能源以及多种工业原料。湿地还具有十分丰富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湿地具有多种综合效益和功能,人们将其称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发源地”。
应该说,开发和利用湿地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正是由于人们在开发利用湿地过程中,忽视了对湿地的保护,致使湿地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湿地资源得不到正常的休养生息,湿地面积日益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加剧,已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湿地公约》就是各国在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达成的一个重要的政府间国际公约,目的就是要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挽救世界上迅速消失的湿地和濒临灭绝的水禽,它是全球唯一的以单一生态系统形成的国际性公约。
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启动了旨在实现“山川秀美”的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我国政府将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湿地保护已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得到了显著加强。一是颁布实施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二是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已经获国家批准,明确了“十五”湿地保护的建设重点。三是加大了对天然湿地保护的力度,截至2001年6月底,我国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310处,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基本完成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湿地提供了系统的决策依据。五是大力开展了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了《湿地公约》。在现有7块国际重要湿地的基础上,2001年1月,我国又新增了14块国际重要湿地,使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数量达到21块。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项目正在有序展开。此外,我们还认真履行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的一系列有关湿地保护的协议或协定。六是利用“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湿地和水禽保护宣传活动,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这些工作使我国湿地保护事业逐渐步入有序发展的阶段。
尽管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全国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恶化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还很严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倍努力,把湿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首先是希望各级领导进一步重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二是要组织和协调好各行各业的力量,形成合力,积极有序地推进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林业部门作为组织、协调全国湿地保护与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牵头单位,要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并充分调动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湿地保护事业中来。三是要继续做好湿地保护立法和国家湿地政策制定工作,逐步建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秩序,实现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四是要组织编制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做好工程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要以工程作为载体,促进湿地保护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