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柏
万军郎
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
柏科 CUPRESSACEAE
现状:渐危种。为古老的残遗植物,也是优良用材树种,分布于中亚热带。由于过度采伐,破坏严重,天然林面积日益缩小,目前多散生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数量不多,且天然更新能力较弱,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米或更高,胸径达1米,树皮紫褐色,近平滑或不规则长条片开 裂;生鳞形、二型,交互对生,4片成一节,长2-9毫米,中央一对紧贴,先端三角形,侧面一对折贴着中央之叶的边缘,先端钝或尖,稍内曲或直;小枝上面的叶微拱凸,深绿色,叶的下面具凹陷的白色气孔带。雌雄同株,球花单生小枝顶端。球果翌年成熟,近球形,直径 1.7-2.5厘米,成熟时褐色;种鳞交互对生,6-8对,木质,盾形,顶部多角形,中央凹陷有 1个凸起的短尖;能育种鳞各有2粒种子;种子卵圆形,上部有两个大小不等的膜质翅。
地理分析
分布于浙江南部龙泉、庆元,福建东北部至西部周宁、南平、罗源、连江、闽侯、闽清、永泰、仙游、德化、安溪、华安、永安、漳平、龙岩、上杭、长汀、江西东部德兴、铅山、资溪与西南部遂川、上犹,广东北部乐昌、乳源,湖南南部酃县、桂东、宜章、江华、宁远、道县、东安、新宁、城步,广西北部资源、龙胜、监桂、蒙山、贺县、金秀与南 部武鸣、十万大山,贵州东南部雷山、榕江、从江、荔波、独山、平塘、罗甸与西北部赤水、习木、仁杯、大方、赫章,四川东南部江津、綦江、泸州、合江、古蔺、雷波,云南东南 部金平、屏边、马关、西畴、文山与中部安宁等地。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分布区主要位于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局部产区可伸入北热带,生于 中山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5-20℃,1月平均温5℃以上,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2℃ ,年降水量1 200毫米以上。土壤为花岗、砂页岩、流纹岩发育的酸性山地黄用黄棕壤,pH 值5-6。为浅根性阳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幼年能耐一定的庇荫,在林冠下能天 然更新,但长成小树后,则需光量逐渐增加。能耐一定的干旱。多散生于针阔混交林中,在个别地方偶有小片纯林。伴生树种在低海拔处主要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木荷Schim a superba Gardn.et Champ.等;在高海拔有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Cheng、金毛柯Lithocarpus chrysocomus Chun et Tsiang、甜槠Castanopsis eyrei (Champ.ex. Benth .) Tuch.、银木荷Scguna argentea Pritz.等。花期3月中旬至4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
保护价值
福建柏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在研究柏科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科学意义。材质轻软,有弹性,纹理直,结构细,耐腐力强,为优良的建筑、家具、仪器、细木工用材。可选作亚热带低山至中山的造林树种。
保护措施
建议在本种分布较集中的湖南都庞岭等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余地区应保护好现 存母树,开展采种育苗,大大营造人工林。福建安溪半林林场已种有较大面积的福建柏人工林。
栽培要点
选择15-40年生的母树采种,插种前用0.1{bf}福尔马林或0.1{bf}高锰酸钾消毒,采用撒播再覆盖稻草,发芽率一般可达80{bf}以上。在高温季节应及时搭棚的遮荫。当二年生苗高50-60厘米,侧根本发达时可出圃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