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植物标本室

俊雄郎

香港植物标本室简介

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於1878年,是现时香港最完善的一个植物标本室。这里共有约43,000个植物标本可供参考。馆藏标本主要是本土的维管束植物(蕨类、裸子植物及显花植物),亦有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的标本。

馆藏标本中有不少是在一百年前采集的,更有约三百个模式标本(模式标本是用作描述及发表新种的依据),使标本室在区域上显出其重要性。请参看模式标本,浏览更多详细资料。

标本是以科归类,蕨类植物采用了1978年的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采用Kubitzki(1990)系统,显花植物则采用Cronquist(1988)系统。

香港植物标本室

植物标本均被压乾,并在摄氏零下30度处理72小时,然後再经钉装及鉴定,才存放在钢柜内。而标本室是24小时温度及湿度调节的。

香港植物标本室历史沿革

植物标本室是一个收藏植物标本的地方。这些标本通常是经干压后,再小心地钉装在咭纸上。贴上有关的资料及已确定的品种名称,并根据分类系统分别存放在分层的储藏柜内。植物标本是辨认植物品种的关键,为变化多端的植物及科学研究提供永久的参考资料,同时亦作为新采植物鉴定种名的真确对照资料。植物标本室所收藏的标本,是经很多位植物学家及采集人花了多年时间累积而成。简单来说,植物标本室和图书馆是相类似的,标本室是储存经小心制作的植物标本,植物标本及其标签上所载的资料为科研的重要材料。

在十七及十八世纪有关香港的记载,均没有提及香港有树林存在。大部份西方人士都描述当时香港岛是个贫脊及荒芜的地方。英国舰只Sulphur号上的外科医生Hinds于一八四一年随船到香港,期间采集了一百四十个品种的植物标本。这是香港植物采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科学记录。

香港开埠最初的三十年间,很多著名的植物学家在港进行大规模的采集活动,同时亦发现了很多新的植物品种。可惜这些标本都被带离香港。直至一八七八年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后才有一个正式储存植物标本的地方。香港植物标本室是中国首个对公众开放的植物标本室。该室已列入《国际标本室名录》,其专用代号HK是国际通用的。

香港植物标本室的发展

香港植物标本室

1872:政府花园部监督C. Ford在是年的年报中提及政府花园是设立乾压植物标本室的理想地点。

1878:C. Ford於报告中提及植物标本室将会成立,并以他在香港及华南地区所采集的标本作为设立植物标本室的基础。这个植物标本室更是中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植物标本室。

1904:标本室的标本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包括标本室人员在本港及华南地区的采集,亦有购自邻近国家的标本及这些国家的捐赠。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监督Dunn在年报中述及「标本室日渐成为远东植物学中心,这从中国各地向标本室查询植物资料日益增多而可见一斑。

1912:Dunn 及Tutcher合作出版了《广东及香港植物志》,该书详尽记录了南中国一带植物的资料。

1940:由於标本室在当时已具国际声誉,故在二次大战香港沦陷前,标本得以迁往马来亚,由星加坡植物公园暂管。

1948:标本室迁回香港,可惜所藏图书大部份散失。运回的标本则暂存於港督府(现今的香港礼宾府)用膳厅。

1962:标本室出版第一版油印本香港植物名录,共编录了1,767个本土维管束植物物种及其24个变种。

1978: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100 周年。「香港植物标本室百周年纪念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

1989:标本室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共同发表了Asarum hongkongense 香港细辛, 这是一个从未被人发现的新种。

1999:标本室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开展了一合作项目,由该所筹组华南植物学家,全面审定标本室所收藏的标本。

2003:香港植物标本室成立125周年。「专家审定」计划完成,并据此编订新版《香港植物名录》及《香港稀有及珍贵植物》。标本室与香港的植物分类学家及华南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始编纂全新的《香港植物志》(英文版)。

2007: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一卷)英文版,在2007年2月出版。

200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二卷)英文版,在2008年3月出版。

2009: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三卷)英文版,在2009年5月出版。

201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及香港植物标本室共同合作编写的《香港植物志》(第四卷)英文版,在2011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