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3 4)
瑞芳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3
1、植物大量元素缺素症:
缺N(过多易倒伏):老叶病症遍布整株,基部叶片干焦或死亡,植株浅绿,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呈褐色,茎短细。
缺P(缺失果实不饱满):遍布全株,植株深绿,常呈红或紫色,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呈暗绿色,茎短而细。
缺K(易倒伏):病症限于局部,叶杂色或缺绿,叶片不干焦,叶脉间、叶尖、叶缘有坏死斑点,小茎细。
缺Mg:限于局部,缺叶绿素,有时呈红点,有坏死斑点,茎细。
缺Ca(植株簇生):顶芽死亡,嫩叶初呈钩状,后从叶缘和叶突向内坏死、变形。
缺S:顶芽仍活但缺绿或萎蔫,无斑点坏死,叶脉失绿(叶脉仍绿缺Fe)。
缺Si:蒸腾加快,生长受阻,植物易受真菌感染和易倒伏。
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主动吸收):
a.离子通道运输(ionchanneltransport):离子通道学说,认为细胞质膜上有内在蛋白质构成的圆形孔道横跨膜的两侧,形成跨膜通道,即离子通道。用化学或电化学方式激活,控制离子顺浓度和膜电位即电化学梯度被动地单方向地跨质膜运输,质膜上已知有Ca2 、K 、Cl-和NO3-离子通道。
b.载体运输:认为质膜上载体protein属于内在蛋白,有选择性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构象的变化,透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分单向、同向、反向运输载体。
c.离子泵运输(ionpumptransport):认为质膜上存在着ATP酶,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的转运,plant质膜上主要有质子泵和钙泵。
3、plant根系对矿质吸收特点:
a.区域性:根毛区,主动吸收为主。
b.相对性:水分和盐分的吸收是相对的。
c.选择性:根部吸收离子数量不与溶液中离子成正比。
d.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作用:溶液中只有一种离子对植物起毒害作用的现象称单盐毒害。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如加入其它少量金属离子,即可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之间这种作用称离子对抗作用(ionantagonism)。
4、无机养料的同化(硝酸盐的代谢还原):
NO3- NAD(P)H H 2e-NO2 NAD(P) H2O
NO2- 6Fd(还) 8H 6e-NH4 6Fd(氧) 2H2O
5、氨态氮的同化:
a.还原氨基化作用:使酮酸氨基化形成相应aa;
b.氨基交换作用:aaⅠ 酮酸ⅠaaⅡ 酮酸Ⅱ(辅酶:磷酸吡哆醛);
c.氨的甲酰化作用:NH3 CO2 ATPNH2Coo○P ADP;
d.Gs-GoGT循环:Gs(谷氨酰胺合酶)、GoGT(谷氨酸合酶);
Gln与Asn是高等plant里氨的临时保存形式。
6、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形式:
a.N:①aa(以Asp为主)、②酰胺(Asn和Gln)、③少量以硝酸形式;
b.P:①正磷酸、②有机磷化物(磷酰胆碱和苷油磷酰胆碱);
c.S:①SO42-、②少量以蛋氨酸及谷胱甘肽之类的形式。
7、矿质元素在plant体内的运输途径:
a.根系: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
b.叶片:吸收离子在茎部向上运输途径为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下行运输以韧皮部为主;
c.基部:吸收离子通过韧皮部和木质部向上运输;
d.矿质离子循环:N和P参与循环、Ca和Fe不参与循环。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4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同化CO2和H20,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photosynthesis,所产生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贮存着能量。
2、荧光: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叶绿素分子吸收量子从基态上升到激发态,后因不稳定从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就称为荧光。
磷光:叶绿素除了在光照时能辐射出荧光外,当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第一、三线态回到基态时产生的光,这种光称为磷光。
3、光合作用的机理:
a.光能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原初反应),光系统PSⅠ、PSⅡ;
b.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
c.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通过碳同化完成)。
光反应:必须在光下;在类囊体上进行的光化学反应。本质是:光引起的反应中心的色素分子与原初电子受体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暗反应:在暗处也可进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光反应机理: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聚光色素吸收光能后,通过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到反应中心,反应中心色素分子的状态特殊,能引起由光激发的氧化还原、电离分离,就将光能转换为电能,送给原初电子受体。
暗反应机理:
(2)电能转变为了活跃化学能过程是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的。电能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传递,通过水的裂解和光合磷酸化,最后形成ATP和NADPH,这样就把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把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中。
(3)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过程是通过碳同化完成的。碳同化的途径有3条,即卡尔文循环、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卡尔文循环是碳同化的主要形式,通过羧化阶段、还原阶段、更新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合成淀粉等多种子选手机物。C4passway和CAM都不过是CO2固定方式不同,最后都是在植物体内再次把CO2释放出来,与卡尔文循环,合成淀粉等,所以,这两种碳固定方式可以比喻是卡尔文循环的“预备工序”。
4、光呼吸生化过程:关键E、核酮糖-1,5、二磷酸加氧酶。
5、光呼吸的调节:
a.BuBisCO(RuBPC/RuBP加氧E)的作用:为兼性E,活性受CO2和O2分压的调节。
b.GO(乙醇酸氧化酶)的调节:抑制剂,通过G工程对其结构改造。
6、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a.消极:浪费能量,每释放1分子CO2,消耗6.8分子ATP和3分子NADPH。
b.积极:对内部环境的代谢调整,也可能是对外部条件的主动适应,因此对植物本身是一种自我保护体系。
c.保护体系:消除乙醛酸的毒害;消除O2的毒害;防止强光对光合机构的破坏;氮代谢的补偿。
7、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a.光照:光越强→光合速率越快→但增加度慢→光饱合→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弱光下,光强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光补偿点:光照强度
光饱和现象:(max光合速率)
b.CO2:CO2浓度越大→光合速率越大→CO2饱和点,低CO2下,CO2浓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CO2饱和点:(max光合速率)
c.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低温导致膜、叶绿体、酶的结构和功能变化。高温:膜脂和酶pro热度性、光呼吸和暗呼吸均加强,净光合速率下降。
d.矿质元素:Mn和Cl是光合放氧的必需元素,K和Ca对气孔的开关及同化物的运输有关。
e.水分:缺水导致气孔关闭,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减慢,光合机构受到损到损害,光合面积减小。
f.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温暖晴朗的情况下呈单峰曲线变化,温度过高光照强烈时呈双峰曲线。
8、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指生活cell内的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9、有氧呼吸:指生活cell在O2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O2形成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分子内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cell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E的过程。
10、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理论为5{bf},实际为1{bf}。
11、光合性能:指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包括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分解利用。
12、呼吸链:指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O2的总过程。
13、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a.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底物为淀粉蔗糖等在无氧条件下最终分解为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限速酶为:二磷酸果糖激酶。
b.TCA循环: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3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然后经过一系列氧化脱羧反应生成CO2、NADH、FADH2、ATP至草酰乙酸再生的全过程。关键酶是:柠檬酸合成E、异柠檬酸合成E、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戊糖磷酸途径:高等植物中不经过无氧呼吸生成丙酮酸而进行有氧呼吸的途径。调控酶为:6-磷酸G脱氢酶。
14、电子传递链:即呼吸链,指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定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给O2的途径。有两类:电子传递体、质子传递体。
15、氧化磷酸化机理:
a.化学渗透假论:线粒体基质的NADH传递电子给O2同时3次把基质中的H 释放到胞间间隙,由于内膜不让导出的H 自由回流形成了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即质子电化学梯度,又称质子动力势。在其作用下,使质子流沿复合体质子通道进入线料体内部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b.化学偶联假说。
c.构象假说。
16、末端氧化酶的多样性:能将底物上脱下的电子传递给氧使其活化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