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
乐蓉郎
鹅掌楸简介
鹅掌楸又名马褂木,双飘树,中国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楸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叶大,形似马褂,故有马褂木之称。树高可达60米以上,胸径3米左右,树干通直光滑。它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极强。花大而美丽,秋季叶色金黄,似一个个黄马褂,是珍贵的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种后能很快成荫,它也是建筑及制作家具的上好木材。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分布区东起浙江省青天县,向西直至云南省金平县,北界为陕西省紫阳县,向南也至云南省金平县,再向南一直可延伸到越南北部。鹅掌楸树干挺直,树冠伞形,叶形奇特,古雅,为世界最珍贵的树种。但近年来屡遭滥伐,在其主要分布区已渐稀少。鹅掌楸是异花受粉种类。但有孤生殖现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时即已成熟,开花时,柱头已枯黄,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况下,雌蕊虽能继续发育,但种子生命弱,故发芽率低,是濒危树种之一。
植物形态
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马褂状,长4-12(18)厘米,近基部每边具1侧裂片,先端具2浅裂,下面苍白色,叶柄长4-8(-16)厘米。花杯状,花被片9,外轮3片绿色,萼片状,向外弯垂,内两轮6片、直立,花瓣状、倒卵形,长3-4厘米,绿色,具黄色纵条纹,花药长10-16毫米,花丝长5-6毫米,花期时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黄绿色。聚合果长7-9厘米,具翅的小坚果长约6毫米,顶端钝或钝尖,具种子1-2颗。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产于陕西(镇巴)、安徽(歙县、休宁、舒城、岳西、潜山、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巴东、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宁)、广西(融水、临桂、龙胜、兴安、资源、灌阳、华江)、四川(万源、万县、秀山、南川、叙永、古蔺、锡连)、贵州(绥阳、息峰、黎平)、云南(彝良、大关、富宁、金平、麻栗坡),台湾有栽培。生于海拔900-1 000米的山地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庐山。
习性
性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可经受零下15摄氏度低温而完全不受伤害。在北京地区小气候良好的条件下可露地过冬。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干旱土地上生长不良,也忌低湿水涝。本树种对空气中的SO2气体有中等的抗性。
药疗用途
鹅掌楸对二氧化硫等抗性中等,可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植。树皮可入药,祛风湿。
保护价值
鹅掌楸为古老的遗植物,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和法国的白纪地层中均发现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纪本属尚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到第四纪冰期才大部分绝灭,现仅残存鹅掌揪和北美鹅掌楸两种,成为东亚与北美洲际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对古植物学系统学有重要科研价值,绿树浓荫,叶形奇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材淡红褐色,轻软适中,纹理清晰,结构细致,轻而强韧,硬度适中,是胶合板的理想原料,也是制家具、缝纫机板、收音机壳与室内装修的良材,但抗腐力弱。
观赏价值
鹅掌楸树形端正,叶形奇特,是优美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与悬铃木、椴树、银杏、七叶树并称世界五大行道树种。花淡黄绿色,美而不艳,最宜植于园林中的安静休息区的草坪止。秋叶呈黄色,很美丽,可独栽或群植,在江南自然风景区中可与木荷、山核桃,板栗等行混交林式种植。因其花形酷似郁金香,故被称为“中国的郁金香树”(Chinese Tulip Tree)。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盆景观赏植物,十分稀少。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抗性,可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植。
濒危原因
鹅掌楸在自然条件下,种子饱满率一般不到15{bf},而种子发芽率仅在5{bf}以下,造成这种低结实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鹅掌楸为虫媒花植物,但花色单调,花瓣为绿色,缺乏对多数昆虫的招引力,花期又一般多在4-5月份,正值长江流域多雨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偶遇低温,妨碍了昆虫正常活动,因而也常影响花粉的传播和受精,降低了天然的结实率。樊汝文、尹增芳、周坚等系统观察了鹅掌楸的花芽分化以及果实成熟达到整个发育过程。鹅掌楸属雌雄同株同花,通常雌蕊早熟于花瓣展开之前,而这时雄蕊尚未成熟,存在自花授粉隔离机制;花瓣展开后,柱头又很快变褐,可受气极短,雌雄配子败育现象普遍存在,且存在花粉管生长受阻,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等现象。故生殖生物学障碍是导致鹅掌楸结实率低而濒危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由于花部构造特化和受精过程的遗传障碍而大大地降低天然结实率外,现存种群达到规模极小,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异交繁殖在基因库中必然积累大量隐性有害基因,居群内个体间近交系数增大,而发生自交,遗传漂变等也影响种群生存能力。又根据Parkws和Wendel对来自安徽、江西鹅掌楸种子同功酶分析,中国鹅掌楸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北美鹅掌楸。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结实率。
再从生态角度分析,贺善安等认为原由适生环境已遭严重破坏,鹅掌楸长期处于非适宜生境中,也是导致该物种趋向濒危的原因之一。
保护措施
朱晓琴等认为鹅掌楸种群大多处于不利的生境,但仍具有较高水平遗传多样性,对一个具有复杂遗传结构的濒危物种的保护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制止乱砍乱伐,努力保存现有的居群和个体,在原地保护基础上,创造一个较适宜的生境。还可认为迁地创造大居群、大空间,给该物种提供基因交流和重组条件,组织目前各孤立小居群由于遗传漂变以及近亲交配而引起的遗传多样性降低。王章荣还认为中国鹅掌楸基因资源的保护应以迁地保存为主,建议在中国的华东,中南和西南选择适宜地点,分别建立基因库,保存我国现有自然资源,同时选择优良种群,人为促进天然更新措施,进行就地保存。还应开展种群间的交配,促进基因交流,拓宽该树种的遗传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北美鹅掌楸引种栽植在中国的南京、昆明、青岛、庐山、杭州、上海等地,但数量极少。1991年鹅掌楸作为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阔叶树课题的主要树种,中国首次有规模引种多个北美鹅掌楸南部种源,并开展了全分布区的地理种源试验。根据李健民等报道,北美鹅掌楸种源在福建邵武试验点试验结果,北美鹅掌楸根系不发达,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不高,造林后植株死亡率都高于我国鹅掌楸,大面积造林总是难以成功。他们认为引种北美鹅掌楸的目的在于丰富种间杂交育种资源,而不在于丰富本地区的造林树种,在引种5个北美鹅掌楸参试种源中,来自较内陆的密苏里种源表现最好,可用作种间杂交育种的亲本种群。
杂交育种
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孜孜不倦地实验了40多年,终于让定居美国的鹅掌楸,与咱们“中国的郁金香”产下了壮壮实实的混血儿。由用同属木兰科鹅掌楸的中国鹅掌楸“母本”与美国鹅掌楸“父亲”杂交而成,才被培育成为了“奥运树”马褂木的,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呢。都说混血儿特别漂亮,还真不假,2008年的奥运会,就指定了要它去装点门面。不过,同是远古的孑遗植物,与无限风光的水杉、银杏相比,鹅掌楸还是有些吃亏了。因为同期的植物,比如银杏等,早已声名显赫,向着国树的地位进发了,而鹅掌楸却还在为入选了奥运树种而兴奋呢。
南京浦口区繁育的马褂木幸运地成为奥运会的指定树种,将在奥运新建场馆、道路、庭院以及周边环境绿化中扮演主角!作为生态景观树种的杂交马褂木,必将成为扮靓“绿色奥运”的一朵奇葩。
常见品种
(1)杂交鹅掌楸。鹅掌楸又称马褂木、鸭脚木、枫荷树等,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乔木,高达60米,被列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其叶形犹如中国古装“马褂”一般,故俗称马褂木。全世界鹅掌楸原种有两种:即分布于中国中、北亚热带地区的鹅掌楸和美国东部的北美鹅掌楸。已故著名遗传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63年首次选用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组合人工杂交,在中国育成种间杂种—杂交鹅掌楸。鹅掌楸干直,树形美观,叶片宽大微凹,春天枝条顶端开淡黄色大型花朵,郁金香花状,观赏价值高,果实圆锥形;北美鹅掌楸树姿挺秀,花、叶俱美,老枝平展,或微下垂。鹅掌楸对二氧化硫和氯气抗性较强,广泛用于园林绿化。但二种均存在天然结实率低(仅1{bf}左右),有性繁殖能力差的缺陷。杂交鹅掌楸生长更迅速,如植于浙江富阳亚林所12年生的高达14米,胸径37厘米;北京市园林局作行道树试种,表现了耐寒性强、生长迅速的特点,在抗寒、抗病虫害等方面优于鹅掌楸,是难得的赏花乔木。杂交鹅掌楸适应性强,喜光,适凉爽、湿润气候,耐寒,在休眠期能耐-20℃低温;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酸性土壤,不耐贫瘠、干燥。采用播种、扦插繁殖,种子繁殖需人工授粉,秋季采种后在湿沙中层积过冬,于次年春季播种育苗。南京林业大学成功培养了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是目前国内采用先进生物技术大量繁殖优质苗木的突破。
(2)北美鹅掌楸。又名马褂木,落叶大乔木,株高60米,胸径3米,小枝褐色。叶鹅掌形,或称马褂状,两侧各有1—3浅裂,先羰近截形。花浅黄绿色,郁金香状。
繁殖:常用播种、扦插、压条繁殖
栽培要点:栽培土质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 土壤为宜,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水湿,生长适温15—25摄氏度,冬季能耐—17摄氏度低温。
观赏价值:北美鹅掌楸树形羰正雄伟,叶形奇特石雅,花大而美丽,为世界珍贵树 种之一,17世纪从北美引中到英国,其黄色花朵形似杯状的郁金香,故欧洲人称之为“郁金香树”,是城市中极佳的行道树、庭荫树种,无论丛植、列植或片植于草坪、公园入口处,均有独特的景观效果,对有害气体的抗性较强,也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鹅掌楸、杂交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的区分
目前,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因其叶形奇特,秋叶金黄,树干端直,树形优美,深得人们的喜爱,在园林上被广泛应用。而人们在购买苗木时常常无法区分开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更有人将三者混为一谈,统称“马褂木”!这是极其错误的。鹅掌楸为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该属植物经过第四纪冰川气候后,目前仅存两种: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它们被称作活化石植物,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树种之一。鹅掌楸目前仅于中国发现其野生群落,是中国特有树种。北美鹅掌楸产于美国东南部,和鹅掌楸不仅在形态上极其相似,而且在地理上呈东亚--北美东部的洲际间断分布格局,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鹅掌楸的形态特征:叶片为倒马褂形,两侧各具1个裂片,先端缺裂。花冠为杯形,花被片长3至3.5厘米,绿色有黄色条纹。雄蕊长1 .5至2厘米。果实为聚合果,翅状小坚果长6毫米,狭条形,先端钝尖。因其叶片极似中国古代人穿的马褂,所以被称为“马褂木”。
北美鹅掌楸的形态特征为:叶片两侧小裂片为两对。花被片长4至 6厘米,绿黄色。雄蕊长2至2.5厘米,小坚果先端尖。
杂交鹅掌楸是以鹅掌楸为母本,北美鹅掌楸为父本杂交而成的。其形态介于二者之间,最为明显易辨的特征是在同一株树上,叶片两侧的裂片有一对的,也有两对的。
综上所述,这三种植物拥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而将其统称为“马褂木”更是极其不正确的。试想一下,若将北美鹅掌楸也称作“马褂木”,那岂不是说“马褂”也有两对“肩膀”吗?
栽培要点
鹅掌楸用种子繁殖,必须用人工辅助授粉。秋季采种精选后在湿沙中层积过冬,于次年春季播种育苗。第三年苗高1米以上时间即可出圃定植。移植物时应保护根部。栽培土质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和微酸性 土壤为宜,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寒、耐半阴,不耐干旱和水湿,生长适温15-25℃,冬季能耐-17℃低温。
采种
母树宜选择生长健壮的15~30年生的林木。鹅掌楸种子10月份成熟,当果实呈褐色时即应采收。果枝剪下后放在室内阴干约7~10天,然后放在日光下摊晒2~3天,待具翅小坚果自行分离,去除杂质,装入布袋干藏。
育苗
鹅掌楸的育苗的地方,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秋末冬初深翻,翌春施基肥整平土壤,并且挖好排水沟,修筑高床,苗床方向为东西向。育苗有播种和扦插两种方式。
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条距20~25cm,每667m2播种量10~15kg。3月上旬播种,播后覆盖细土并覆以稻草。一般经20~30天出苗,之后揭草,注意及时中耕除草,适度遮荫,适时灌水施肥。1年生苗高可达40cm。
栽植
一般3月上中旬进行栽植。应选在比较背阴的山谷和山坡中下部。庭园绿化和行道树栽培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地段。栽植地在秋末冬初进行全面清理,定点挖穴,穴径60~80cm,深50~60cm,翌年3月上中旬施肥回土后栽植,用苗一般为2年生,起苗后注意防止苗木水分散失,保护根系,尽量随起苗随栽植,株行距以2×2m~2×3m为宜。
管理
定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培土,于每年秋末冬初进行整枝。并注意防治病虫害。鹅掌楸主要病害有日灼病,其次虫害有卷叶蛾、大袋蛾等。卷叶蛾可用人工剪除枯梢,消灭幼虫和蛹,或在成虫期喷50{bf}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的方法进行防治。大袋蛾可用人工摘除虫袋,或用90{bf}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杀幼虫的方法进行防治
病虫防治
马褂木病虫害很多,马褂木的主要病虫有炭疽病、白绢病。
炭疽病危害马褂木主要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多在主侧脉两侧,初为褐色小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黑褐色其外部色较浅,边缘为深褐色,病斑周围常有褐绿色晕圈,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病原为Gloeosporium sp ,属半知菌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盘圆孢属。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内含1-2个油球。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株及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随风雨、气流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气孔侵入,在梅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严重。
药防:发病期喷施50{bf}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18天1次,连续2-3次。
白绢病此病症状为:先是受害苗木的根部皮层腐烂,而后地上部份萎蔫死亡。发病期为6--9月,7--8月为发病旺季,高温高湿、土壤沙性、酸性土及连作易引起发病。
防治措施:苗木患病以预防为主,药物只能起控制作用。
1、在发病期,用5{bf}石灰水或1{bf}硫酸铜浇苗根,也可用每亩100斤石灰撒于圃地上。
2、增施有机肥:提高苗木生长,增强抗性,增加微生物。
3、进行轮作:有可能的话,苗木和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时间4-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