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列传》原文赏析是什么?

芳馨

《淮阴侯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注入了作者无限同情和感慨。那么《淮阴侯列传》原文赏析是什么呢?

《淮阴侯列传》原文赏析是什么?
《淮阴侯列传》原文赏析是什么

1、上进让他追求完美:还在韩信年轻的时候,他就表现得很自尊。当亭长的老婆不想让他在她家吃饭的时候,尽管他有饿肚子的危险,他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亭长的家。后来,当投靠项羽得不到重用的时候,他又毅然选择离开。同样,在刘帮手下得不到重用,他还是选择离开。如果不是萧何的“月下追韩信”,韩信的历史可能要改写;但,我们可以断言的是,他还是会书写一段不平凡的历史。这可以从他投奔到刘帮手下,得到重用后的所作所为得到证实。你看,他有了兵权后,真是如鱼得水。他的用兵能力是有目共睹的,正如蒯通所说:“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这些辉煌的战功使刘邦最终得到天下,也成就了韩信的辉煌人生,让他彪炳史册。

2、善良让他错失良机:韩信为刘汉天下立了汗马功劳,但,功高盖主可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时候,他的谋臣替他指出了命运:“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还替韩信寻找解决的办法:“何不反汉,与楚连和,叁分天下王之?”但是,善良的韩信听不进谋臣的建议,他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夫人深亲信我,我倍[背]之不祥,虽死不易。”如果,他听从了手下谋臣的建议而三分天下,那么,历史又将是另一个样子。其实,我们从韩信童年的一段经历也能看出他性格中的善良的特征,当他被亭长妻子赶出来后,他得到了漂母的救助,他非常感激,说等他日后发达后要好好报答,最后,“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他真的没有食言,从中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善良的一面。从做人这个角度上讲,善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质,本无可厚非,但在勾心斗角、你死我活的政治旋涡中,善良只能让他错失良机。

3、软弱让他走向灭亡:读了《淮阴侯列传》后,同学们一定没有忘记这样的一个细节,就是韩信年轻时候的“胯下之辱”。我们究竟该怎样看这个举动呢?当然,我们可以说韩信有大丈夫的气概,能屈能伸,因为,当他冷静地分析当时形势后,他做出了让众人都不能接受的选择--自甘受辱;可是,从平常人的角度来说,在他的性格中是不是掺杂点软弱,少了点大丈夫的血性。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他也可以有所作为,比如,他可以尽自己所能与之一搏;他也可以据理力争,用他的一腔正气震慑对手的。他的软弱,在和刘邦的政治斗争中更是让他处于劣势。你看,高祖以巡狩的名义至楚,韩信知道高祖来了之后,心理很矛盾“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正在惶惶不知所惜时,有人向他建议:“斩昧,谒上,上必喜,无患。”韩信仿佛找到一根救命稻草,紧抓不放。他为什么不想一想,高祖不远千里游云梦,仅仅只是为了一个无一兵一卒的败将的项上人头?于是,他向刘邦献上钟离昧的人头时,他自己也被高祖所缚。就这样,在和刘邦的第一次交锋中,韩信就败得一塌涂地。在囚车中,韩信终于明白了:“……狡兔死,良狗亨……”如果,他强硬点,就不会在刘汉政权的步步紧逼下,显得处处被动,直至最后被吕氏所杀。

纵上所述,我觉得我们在读史记的时候,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视角,读出自己的感悟,不一定要人云亦云。